-
两歧
两歧(Bifurcation(ofuterus)、uterinetubesandovaries)是指产生和输送卵子的妇女内生殖器官,位于左右少腹,相当于西医解剖中的输卵管和卵巢。
-
芒萁骨
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性味:苦,平.(《闽南民间草药》)②治妇女白带:芒萁茎心四至五钱,龙眼肉一至二两,冰糖一两。(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⑤治外伤出血:芒萁幼芽捣烂敷。
-
飘拂草属
中文名飘拂草属拼音名piaofucaoshu拉丁名Fimbristylis中国植物志11:72描述FimbristylisVahl飘拂草属,莎草科,200种以上,全产温带地,我国有47种,全国均有分布,南部尤盛,其中双穗飘拂草对F.subbispicataNeesetMeyen和水虱草F.miliacea(L.花序顶生,为单生或复生的伞形花序或退化为一单生小穗;小穗有花多朵;
-
匙叶草
来源:为白花丹科植物补血草的根或全草。圆锥花序顶生,多次两歧分枝,分枝处有苞片2枚,披针形,淡棕色:花侧生,数朵密集成穗状,每花具椭圆形的苞片;雄蕊5,生于花冠基部;生境分布:生于海滨地带。性味:苦,微寒。②治脱肛:鲜匙叶草全草四两,水煎坐浴。③治湿热便血及血淋:鲜匙叶草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
飘拂草
《*辞典》:飘拂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PiāoF Cǎo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两歧飘拂草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变异极大,秃净或稍被柔毛。7厘米:苞片3~小穗卵状矩圆形,长5~生境分布:生于稻田或草地上。化学成份:全草中分离出双氢莎草醌、四氢莎草醌。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煎水饮能利小便。
-
四大天王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云:"四大天王生南安。拼音名:SìDàTiānWánɡ别名:大叶及己、四叶对、四大金刚、四块瓦。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的全草或根。鳞状叶卵状三角形;穗状花序顶生,通常两歧或总状分枝,连总花梗长10-16cm;药室在药隔的基部;性味:辛;活血散瘀;风寒咳嗽;跌打损伤;
-
益生菌
概述: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的细菌”,益生菌通常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它是人类生命的健康根源。优质益生菌标准:安全性:不管是有多好作用的产品,对人体,尤其是宝宝来说,最最重要的依然是产品的安全性。
-
胞宫
《中医药学名词》(2004):胞宫(uterus、womb)又称“子宫”,“女子胞”。亦名子脏、子处、胞脏、血脏。奇恒之腑之一。在脏腑与天癸、冲、任、督、带共同作用之下,完成其生理功能。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上连两歧,下连阴道,为妇女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见《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
歧骨
歧骨为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指的是第一和第二掌骨内。《外台秘要》卷十三:“可从胸前两歧骨下量取一寸,即当鸠尾。”指的是左右两肋弓与胸骨体相连所形成的胸骨下角处。
-
补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血草:拼音名:BǔXu Cǎo别名:盐云草、盐云参、匙叶草、矶松来源:为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二色补血草Limoniumbicolor(Bunge)Kuntze[StaticebicolorBunge],以根及全草入药。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顶生,花序轴具4个棱角或沟棱,多次两歧分枝、分枝处有苞片2枚,披针形,淡棕色;或水煎坐浴。
-
胡莲
拼音名:HúLián别名:狗牙贝、尖贝母、酒母七、太白尖贝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西藏洼瓣花的鳞茎。葶生叶2-3枚,向上逐渐过渡为苞片,短而狭。蒴果长圆形,长1.5-1.8cm,种子不规则长圆形,两侧扁,长约3.5mm,一端有狭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000m的高山山坡林边湿草地或山脊石缝内。主肺热咳喘;
-
海底柏
拼音名:HáiDǐBǎi别名:红珊瑚来源:药材基源:为海底柏科动物赫色海底柏和鳞海底柏的群体。原形态:1.赭色海底柏,群体形似扁柏,呈深经色。两歧分枝,枝节呈球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水深5-20m的坚硬基底或从珊瑚礁岩缝中长出。性味:味甘;性凉归经:肝;肺经功能主治:止咳止血;和胃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