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气心痛
气心痛为病证名。多因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张氏医通·心痛胃脘痛》:“气郁脉沉伏,或结或弦,胸中气壅,攻刺胀痛,沉香降气散。《赤水玄珠·心痛门》:“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食伤,或寒伤,或气逆,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
-
九气心痛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uqiXintongWan标准编号:WS3-B-0875-91处方:五灵脂(醋炒)200g高良姜40g木香20g石菖蒲200g青皮40g丁香20g延胡索(醋炒)4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黄酒100ml泛丸,低温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褐色的水丸;6g,一日1~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
九痛丸
附子42克(炮)生狼牙14克(炙香)巴豆14克(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14克制法:上药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金匮》卷上《疡科纲要》卷下方之九痛丸:组成:白川椒1两,公丁香1两,高良姜1两,广木香1两,明腰黄1两,江子仁(即巴豆,拣取白仁,压净油质)1两,五灵脂8钱,西藏红花6钱。
-
大实心痛
急以煮黄丸利之,利后以藁本汤去其邪也。”心痛为胸脘部疼痛的统称,一指心前区或心窝部疼痛,也指胃脘痛,古代文献对心痛有多种记载。如真心痛、厥心痛、九种心痛、冷心痛、热心痛、气心痛、血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失血心痛、蚘心痛、虫心痛、大实心痛、悸心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