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化痰玉壶丸
概述:化痰玉壶丸为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别名:玉壶丸处方:生天南星、生半夏各一两,天麻半两,头白面三两。功能主治:主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咳嗽痰盛,呕吐涎沫。每服30丸,用水350毫升,先煎令沸,下药煮至五七拂,候药浮即熟,漉出放温,用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服。
-
气郁眩晕
《东医宝鉴·外形篇》:“气晕,七情过伤,气郁生涎,痰涎迷塞心窍而眩晕,眉棱骨痛,眼不可开。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为风晕、湿晕、痰晕、中暑眩晕、燥火眩晕、气郁眩晕、肝火眩晕、虚晕等。眩晕相当于周围性及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颅内血管性病变、药物中毒及晕动病等。
-
玉壶丸
痔疾,荆芥汤送下;《百一选方》卷七方之玉壶丸:别名:白龙丸组成:舶上硫黄1两,焰消1两,滑石1两,白矾1两。附注:天花粉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三)、天花丸(《古今医统大全》卷五十二)《古方汇精》卷一方之玉壶丸:组成:白芍5钱,当归5钱,赤苓3钱,枳壳5分,槟榔2钱,甘草2钱,车前子2钱,萝卜子1钱。
-
气晕
《东医宝鉴·外形篇》:“气晕,七情过伤,气郁生涎,痰涎迷塞心窍而眩晕,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宜玉液汤、补虚饮。”《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治宜解郁化痰,安神定志。可用十四友丸、茯神汤、化痰玉壶丸等方。本证可见于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