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窍法
概述:开窍法为治法。根据症情不同,临床上有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凉开法:凉开法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或痰火内闭神昏证。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
开窍通神
概述:开窍通神即开窍。分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针灸常选百会、人中、涌泉、内关、十宣或十二井等穴为主。又称清心开窍。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热痰证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
-
开窍
2.治法之一种。《黄帝内经灵枢·脉度》则从“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出发,提出“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肺气通于鼻”、“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之说。分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
开闭
有凉开、温开的不同。分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又称清心开窍。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热痰证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逐寒开窍·开闭:逐寒开窍为治法,开窍法之一。即温开法。
-
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
《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为书名。石学敏主编。2003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分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包括针灸配穴原则、特定穴配穴法、醒脑开窍法等;第2部分从常见82个病种针灸配方进行论述;第3部分分别从“是动病”和“所生病”原文病症的证候分析和病症的证候的临床证治进行阐述。
-
辛温开窍
辛温开窍为治法。指用性味辛温香窜行气,具有温阳祛寒,宣闭通窍作用的方药,治疗寒邪闭阻及寒凝气滞所致肢厥、神昏、剧痛等病证的治法。适用于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呼吸气粗,面青身冷等。常用药有苏合香、麝香、安息香、丁香、石菖蒲等。代表方剂如苏合香丸。参见逐寒开窍:逐寒开窍为开窍法之一。即温开法。
-
清心开窍
清心开窍即清热开窍。清热开窍为开窍法之一。是一种治疗热病神昏或高热性精神病的方法。适用于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等。针灸常选人中、涌泉、合谷、太冲、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等为主。
-
清热开窍
清热开窍为治法。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指用具有清热泻火、开窍醒神作用的方药治疗热闭心神证的治法。症见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等。多以芳香开窍与清热药同用。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针灸常选人中、涌泉、合谷、太冲、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等为主。
-
化痰开窍
化痰开窍为治法。开窍法之一。指用具有祛除痰浊、宣闭开窍作用的方药治疗痰蒙心窍证的治法。适用于痰证神昏。分热痰、寒痰两种。热痰证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寒痰证见痰涎壅盛、神昏不省、面色青白、手足冷、脉沉,用苏合香丸。
-
芳香温通
芳香温通治疗学术语。系开窍法之一,即温开法。以芳香开窍药合辛温行气药温阳逐寒,化浊开窍。用于中风、痰厥、气厥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色青白,苔白,脉沉迟的寒闭证。方用苏合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