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清燥救肺
清燥救肺是一种治疗燥热伤肺及其变生肺痿诸证的方法。针灸常选针泻尺泽、鱼际、内庭,补复溜为主,并根据临床表现酌配其他穴位。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舌干无苔。《温病条辨·秋燥》:“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
-
鼻槁
若肺肾阴虚,虚火循经上炎,津液被耗,可致粘膜干燥,涕痂积留,咽干灼热微痛;症状:鼻内干燥较甚,灼热疼痛,鼻内肌膜萎缩,涕液秽浊,带黄绿色,或少许血丝,鼻黏膜充血干燥,或有痂块,伴咽痒干咳,讲话乏力,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水吸入,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可洗净鼻内痂皮及脓涕。头痛以前额部夜间为重。
-
鼻干燥
概述:鼻干燥为病证名。若肺肾阴虚,虚火循经上炎,津液被耗,可致粘膜干燥,涕痂积留,咽干灼热微痛;症状:鼻内干燥较甚,灼热疼痛,鼻内肌膜萎缩,涕液秽浊,带黄绿色,或少许血丝,鼻黏膜充血干燥,或有痂块,伴咽痒干咳,讲话乏力,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水吸入,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可洗净鼻内痂皮及脓涕。
-
肺热叶焦
肺热叶焦指肺脏郁热熏灼津液而致皮毛虚弱枯槁。病变主要分两种:一是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治宜清燥救肺。以皮毛、肌肉枯萎、四肢无力、不能举动为主症,尤以下肢痿弱,足不能行较多见,故又称痿躄。治当辨证求因,择用不同的治法。如清热润燥,养胃润肺;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
-
毛谈虎
毛谈虎(1896-1976年)现代医家。浙江桐乡县人。为名医金子久之门徒。强调治病需严格辨证,尤精于温病,尝概括为“清燥救肺,祛邪安正,保津救液。”甚有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