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倒散
处方:大黄6钱,滑石6钱,皂角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此前后热结也。用法用量:黄酒送下。如小便不通,大黄3钱,滑石6钱;如大便不通,大黄6钱,滑石3钱。摘录:《良朋汇集》卷二
-
紫金沙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方名:紫金沙散组成:紫金沙不拘多少。主治: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散。
-
蜜消汤
《赤水玄珠》卷十五:方名:蜜消汤别名:蜜消煎组成:好蜜1钟,皮消2钱。主治: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用滚水1碗冲,空心调下。附注:蜜消煎(《金鉴》卷四十四)。《金鉴》本方用法:煎溶化服。
-
白矾灸
白矾灸为灸法之一种。即将白矾末填脐中,以新汲冷水滴之。主治热症大小便不通。
-
团冈
团冈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小肠俞下2寸处。主治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等。一般艾炷灸3~7壮;或温灸5~15分钟。
-
眩针
眩针即晕针。《针灸内篇》:“古法进针宜缓,出针宜迟,不可骤然拔出针头,且有一等眩针或呕吐,或浑身发汗,或人事莫知,遗大小便者,针头切不可拔出,只需嚼老姜三片即醒。”.
-
理便
理便为经外奇穴名。出《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位于臀部,平尾骨尖端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大小便功能障碍。一般直刺0.3~0.5寸。
-
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指用视觉观察病人的汗、涕、唾、痰、呕吐物,以及大小便、出血、恶露等,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属望诊。
-
泻下逐水
泻下逐水为治法。指用具有迅猛通利大小便作用的方药治疗水饮内停证的治法。
-
荣卫四穴
荣卫四穴《千金要方》:“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医学纲目》定位在“背脊四面各一寸八分,腰眼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灸十壮至百壮。”约当一、二、三、四骶后孔外侧各2寸处。
-
恚膈
恚膈五膈之一。见《肘后备急方》卷四。《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恚膈之为病,心下苦实满,意辄酢心,食不消,心下积结,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参见五膈条。
-
冬葵根汁
处方:生冬葵根2斤(洗净,捣,绞取汁3合),生姜4两(捣,绞取汁1合)。制法:上药搅匀,分作两服。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用法用量:空腹1服,有顷再服。服尽即通。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
金钥匙散
处方:滑石、蒲黄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腹胀。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调下。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
桃花水
《续名家方选》:方名:桃花水组成:桃花10钱,大黄8钱,消石5钱。主治:大小便不利,肿胀。用法用量:上以罗牟比喜蒸取汁液,临服入沙糖水1匙服。
-
升气汤
《仙拈集》卷二:组成:当归1两,川芎5钱,柴胡3钱半,升麻3钱半。主治:大小便气闭。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1服即通。加减:孕妇、老年人加参1钱。
-
营卫四穴
营卫四穴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骶部,正中线旁开2寸,与第一、二、三、四骶背侧孔分别相平,每侧4穴,左右计8穴。主治大小便不利、腰骶痛等。一般用灸法。
-
前后血
前后血病状名。即大小便出血。出《素问·腹中论》。
-
前后不通
前后不通病证名。五实之一。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即大小便闭塞不通。参五实条。
-
厥阴之厥
厥阴之厥病证名。即足厥阴经的厥证,表现为少腹肿痛,腹胀,大小便不利,阴缩好卧等。《素问·厥论》:“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
横文
横文①大横穴。《千金要方》:“大小便不通,灸横文百壮。”《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横文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七寸。”即神阙旁开3.5寸处,与大横定位相同。②横纹。参见该条。
-
麻前饮
处方:升麻2钱,车前子(炒)2钱。功能主治:大小便闭。用法用量:以黄酒2钟,煎8分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打眼
打眼为经外奇穴名。出《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位于臀部,骶骨管裂孔旁开2.5寸,再向下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弛缓型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般针2~3寸。
-
利药
利药中药学名词。指具有通利大小便及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素问·缪刺论》:“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
-
错经
错经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指月经不循正常途径出,有经血上逆而从口鼻出,有经血从大小便出者。可参见逆经、差经、产后交肠病条。
-
四草饮
《医级》卷八:组成:荷包草、平地蘑、三白草、神仙对坐草。主治:酒浆过度,发黄肿胀,湿热侵脾,大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