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燥痰证
燥痰证为证候名。指燥热痰浊内蕴,以咳嗽,咯痰不爽,或痰黏成块,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鼻干燥,舌干少津,苔腻,脉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祛痰剂
概述:祛痰剂(phlegm-expellingformula)是指以祛痰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消除痰饮的作用,治疗痰证方剂的统称。祛痰剂的适应证:祛痰剂适用于各种痰病,如湿痰证、热痰证、燥痰证、寒痰证、风痰证等。如脾失健运,湿聚或痰者,治宜燥湿健脾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善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
-
润燥化痰
润燥化痰为治法,又称润肺化痰。指用具有增液润燥化痰作用的方药,治疗燥痰证的治法。由于外感温燥,或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症见咽喉干燥哽痛,呛咳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而干。用贝母、瓜蒌、沙参、麦冬、梨皮之类。
-
清润化痰剂
清润化痰剂(formulaforresolvingphlegmwithclear-moisteningdrugs)是指以清凉润燥化痰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燥痰证的祛痰剂。
-
润肺化痰
润肺化痰为治法,化痰法之一。与润燥化痰同义。指用具有养阴润燥化痰作用的方药治疗燥痰证的治法。由于外感温燥,或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症见咽喉燥痛、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而干等。用贝母、瓜蒌、沙参、麦冬、梨皮之类。针灸常选肺俞、尺泽、鱼际、丰隆等穴。
-
内伤燥痰
《症因脉治·内伤痰症》:“燥痰之症,咳嗽喘逆,痰火上升,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面赤气升,此内伤燥痰之症也。”多因肺肾阴亏,或膏粱厚味,肠胃积热,火灼津液而致。选用二冬二母汤、二母固本丸、养阴清肺汤等。痰证之一。《医学入门》卷五:“升于肺,多毛焦,面自如枯骨,咽于口燥,咳嗽喘促,名曰燥痰。”
-
火痰
2.火痰即热痰,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多烦热燥结,头面烘热,或为眼烂喉闭,癫狂嘈杂,懊 怔忡,其色亦黄,宜清气化痰丸、清热导痰汤。”《症因脉治·外感痰症》:“燥痰之症,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咯难出,此外感燥痰之症也。”如竹叶石膏汤、二母石膏汤、二母二陈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