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法
塞法外治法之一。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慢性鼻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等。
-
香蜡膏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方名:香蜡膏组成:香油、黄蜡。功效:润肤生肌。用法用量:涂于纱布上外敷,或制成油纱布经高压消毒备用。
-
活蚯蚓
处方:活蚯蚓数条。用纱布蘸透此液,贴敷患处,每日4~制法:用清水洗净,放碗内,加入白糖适量及冰片少许,搅拌成水状液。功能主治:据报道,用蚯蚓白糖液治疗腮腺炎170例,获较满意疗效。一般于治疗后1~3天内退烧消肿。摘录:《外治方》
-
塞耳疗法
塞耳疗法为治法。指将药末用纱布包裹塞入耳内以治疗耳鸣、耳聋、脓耳、鼻衄、疟疾等病证的方法。塞耳疗法是一种特殊疗法。
-
巴黄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处方巴豆(去外壳)15g,雄黄1g。制法上为细末,用3-4层纱布包装。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量每日涂患部3-4次,每次1-2分钟,直至痒感减退为止。
-
地榆水
处方:地榆31g。制法:加水2碗,煎成半碗,功能主治:急性湿疹,湿润糜烂,流水淋漓。用法用量: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丁香末
处方:丁香末、肉桂末等量。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法敷贴鸡眼100例,一次贴敷治愈的占63%,2~3次贴敷治愈的占37%。用法用量:温水调成稠膏敷贴患处,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摘录:《外治方》
-
鸦胆子仁软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鸦胆子仁软膏组成:鸦胆子仁(研碎)30g。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用量:用时胶布剪洞,如病灶大贴上,再敷药膏,上盖纱布,每2天换1次。制备方法:凡土林加至100g,调匀外用。
-
湿敷疗法
湿敷疗法为治法。指用药液将纱布浸湿,然后敷于患处,并保持敷料的湿润,以治疗疮疡痈肿、皮肤疾患、烧伤、烫伤等病证的方法。
-
产风眼
概述:产风眼为病证名。指产后目眩红烂。治疗:宜用覆盆子叶嫩汁渍眼,外以纱布蒙之。
-
细辛甘油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细辛甘油组成:细辛(研粉末)10-20g。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用法用量:用水调成糊剂,加甘油10~20毫升(蜂蜜亦可),放置纱布中(约7平方厘米),用绞布密封,贴于脐部3天。
-
生姜灸
生姜灸为敷灸方法之一种。取鲜姜适量,捣烂如泥膏状,敷于穴位或患部,用油纸或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如敷患处可治疗冻伤。
-
针具煮沸消毒法
针具煮沸消毒法为针具消毒方法之一。指将针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应用煮沸的热水对针具消毒的方法。
-
千里光洗剂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千里光洗剂组成:千里光31~93g。主治:湿疹,皮炎。用法用量:用纱布捆包,加水1~1.5升,煎煮5至10分钟,熏洗。
-
香糟汁
香糟汁的味道:香糟味香糟汁的制作:主料:香糟(红或黄),清汤。香糟汁的做法:将香糟(红或黄)用清汤泡开,用洁白纱布过滤,其过滤出的汁即为香糟汁。制作提示:不可加汤太多,多则汁稀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