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伤吐血
内伤吐血为病证名。宜清胃泻火,用三黄泻心汤加侧柏叶、白及等。因郁怒伤肝者,吐血鲜红,头痛目赤,口苦心烦,胸胁引痛。治宜清肝凉血,用化肝煎合茜根散加减。因心脾损伤者,吐血气短,憔悴声怯,心悸少寐。因阳虚血不归经者,血色晦淡,怕冷肢凉。治宜温中补阳,用理中汤加木香,或八味丸以引火归元。
-
一匹绸
一匹绸的异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白鹤藤ArgyreiaacutaLour,以全草、根、藤及叶入药。”单叶互生;主治风湿痹痛,水肿,鼓胀,咳喘,吐血,带下,崩漏,跌打损伤,乳痈,疮疖脓肿,湿疹。”
-
长瓦韦
《*辞典》:长瓦韦: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Ch nɡWǎW i别名:扎柏(藏名)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归经:入肝、心、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祛湿通络,消肿止血,解硫黄毒。②治白浊:长瓦韦配黄柏煎汤服。③治内伤吐血:长瓦韦配仙鹤草、仙桃草,煎汤服。
-
接骨仙桃
春、夏之间,趁果实内寄生虫尚未逸出之前采收,将全草晒干或蒸过后晒干,使果实内寄生虫死亡,干燥保存。苞片线状倒披针形;治跌打损伤,咳嗽痰中带血,吐血,鼻衄,咽喉肿痛,肝胃气痛,疝痛,痛经。(《江西民间草药》)⑤治肝气胃气小肠疝症:仙桃草(有虫者)、金橘核、福橘核、荜澄茄各等分,为末,砂糖调丸绿豆大。
-
伤酒吐血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因饮食过度,伤胃,或胃虚不能消化,致翻呕吐逆,物与气上冲蹙胃口决裂,所伤吐出,其色鲜红,心腹绞痛,白汗自流,名曰伤胃吐血。”因心脾损伤者,吐血气短,憔悴声怯,心悸少寐。
-
假木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木豆:拼音名:JiǎM D u别名:千斤拔、野蚂蝗来源:豆科假木豆Desmodiumtriangulare(Retz.)Merr.[Dendrolobiumtriangulare(Retz.)Schindl.],以根、叶入药。子房线形,荚果长达16mm,阔3.5mm,密被绢状柔毛,有3-4节,腹背缝线缢缩。2.《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凉血,强筋壮骨,健脾利湿。
-
芦荟花
《*辞典》:芦荟花: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 Hu Hu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花。功能主治:治咳嗽,吐血,白浊。附方:①治咳嗽、咳血:芦荟花(干品)三至五钱。(《南方主要有毒植物》)②治内伤吐血:芦荟花以酒煎服。③治白浊:芦荟花和猪肉煎汤服。④治月内婴儿眼不开:芦荟花煎水洗。
-
鸡苏汤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鸡苏汤:处方:鸡苏2两半,地黄汁5合,桑根白皮(锉)1两,生姜汁5合,葛根(锉)2两,小蓟根(切)2两,淡竹茹2两。功能主治:坠堕扑损,内伤吐血,及暴热,胸背上烦热,心中欲吐,喉内先觉血腥气。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葵子末1钱匕,更煎至8分,温服,1日2次。
-
细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X Cǎo别名: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来源: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12片总苞;花期秋季。生境分布:生长于池沼、湖泊及河沟中。附方:治吐血:细草、仙鹤草、见血清。
-
仙桃草
玄参科植物蚊母草带虫瘿的全草·《中医大辞典》·仙桃草:仙桃草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1.治内伤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肝胃气痛,疝气,痛经。2.治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煎服并捣敷。药理作用:原儿茶酸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
-
银背藤
拼音名:YínBèi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背藤的全株。)Choisy]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切段或片,晒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叶面被疏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白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800m的沟谷密林中。
-
地五
地五为地五会之简称。《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于地五。”分布于足部的少阳经穴有五,此穴居其中,为上下脉气会合之处,故名。伸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侧→第四骨间背侧肌→第三骨间足底肌。如偏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内伤吐血、乳肿乳痈、腋下肿、腰痛、足背红肿等。
-
小伤力草
概述:小伤力草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清·赵学楷《百草镜》记载的仙桃草之别名。1.治内伤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肝胃气痛,疝气,痛经。药理作用:原儿茶酸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木犀草素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甘露醇有止咳作用。
-
阴桃子
概述:阴桃子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饮片新参》记载的碧桃干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Franch.的未成熟果实。性味:苦,微温。功能主治:功在敛汗,止血,止痛。治自汗,盗汗,内伤吐血,妊娠下血,胃痛,疝痛。化学成分:果实含糖、有机酸、肌醇等,还含紫云英苷、柚皮素等。
-
乌榄根
《*辞典》:乌榄根: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WūLǎnGēn来源:橄榄科植物乌榄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榄条。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咳嗽,以之和猪精肉煎汤服。摘录:《*辞典》
-
秤砣梨
《全国中草药汇编》:秤砣梨:拼音名:Ch nɡTu L 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革叶猕猴桃Actinidiacoriacea(FinetetGagnep.)Dunn,以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收,晒干。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2cm,宽3-4.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中部以上具若干粗大红色腺状锯齿,两面均无毛。
-
秤砣梨根
《*辞典》:秤砣梨根: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Ch nɡTu L Gēn来源:为猕猴桃种植物革叶猕猴桃的根。秋季采挖。性味:性温,味苦。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治跌打损伤,内伤吐血及腰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劳心吐血
劳心吐血病证名。因劳心太过所致吐血证。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张氏医通·诸血门》:“劳心太过,吐血不止,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阿胶。”如由劳心而致,心火旺盛吐血者,用米莲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
白及汤
处方:白及1钱,茜草1钱,生地1钱,丹皮1钱,牛膝1钱,广皮1钱,归尾1钱。功能主治:内伤吐血。用法用量:加荷叶蒂5个,水煎服。摘录:《古今医彻》卷二
-
乌榄树皮
拼音名:WūLǎnShù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pimelaLeenh.的树皮。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cm;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mm;不肯定适度退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止血。主内伤吐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
香胶散
《三因》卷七:方名:香胶散组成:鱼胶(烧)7分(留性)。主治:破伤风,口噤强直。不饮酒,米汤送下。《圣济总录》卷九十:方名:香胶散组成:鹿角胶1两,阿胶1两,槐实1两,人参1两,黄药(去皮,麸炒黄)1两,荷叶(生)1两,蒲黄(生)1两。主治:虚劳内伤吐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服,藕汁调下,日3次。
-
第五会
第五会为经穴别名。即地五会。属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足部的少阳经穴有五,此穴居其中,为上下脉气会合之处,故名。伸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侧→第四骨间背侧肌→第三骨间足底肌。如偏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内伤吐血、乳肿乳痈、腋下肿、腰痛、足背红肿等。一般直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