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虚脱肛
气虚脱肛为病证名。小儿肛门脱出,轻者在大便时肛门下脱,便后又慢慢收合,甚者因病延日久,肛门滑脱不收,不能自然收缩。治以温中健脾为主,先服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下陷之气;再用真人养脏汤,以温补固涩。外用温开水洗净,再用涩肠散(《医宗金鉴》:诃子、赤石脂、龙骨、陈茶叶)掺肠头上,药棉揉入。
-
上虚下实
上虚下实为证候名,指正气虚于上而邪气实于下的病理变化。如气虚脱肛患者合并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心悸怔忡,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见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黄腻等邪气实于下之证。
-
急救三阴汤
处方:熟地、附子、肉桂、人参、白术(土炒)、甘草(炙)、五味子。功能主治:气虚脱肛,胸腹气胀。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本方所治之证,若不用附子、肉桂、熟地,不能以固下焦之肾而收脱肛;不用人参、五味,不能以收上焦气散如雾;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四引黄锦芳方
-
参耆白术汤
处方:党参(去芦,米妙)2钱,炙耆1钱5分,白术(净炒)1钱5分,肉蔻霜1钱5分,茯苓1钱5分,淮山药(炒)2钱,升麻(密炙)6分,炙甘草7分。功能主治:泻痢与产育气虚脱肛。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或加制附子5分。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
诃子人参汤
别名:诃子散处方:诃子(煨,去核)、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莲肉、升麻、柴胡各等分。功能主治:泻痢,产育气虚脱肛,脉濡而弦。摘录:《准绳·类方》:卷六《准绳 类方》:卷六:别名:诃子散组成:诃子(煨,去核)、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莲肉、升麻、柴胡各等分。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参术芎归汤
处方: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川芎、白茯。功能主治:泻痢后及产育气虚脱肛,脉濡而弦者。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六《医学六要 治法汇》卷六:方名:参术芎归汤组成: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川芎、白茯。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附注:《准绳 类方》有山药,无陈皮。
-
上下虚实
概述:上下虚实为病机,将虚实状态按上下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上虚下实:上虚下实为证候名。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