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上痈
系指痈生舌上。《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语,此症因热入心包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数,不宜细缓,红肿者可治,黑者不治。”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擦冰硼散。脓成则以刀针排脓。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用锡类散等擦舌上。
-
舌痈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认为:“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外擦冰硼散。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语,此症因热入心包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数,不宜细缓,红肿者可治,黑者不治。”捲舌痈:捲舌痈为病证名。
-
死舌痈
死舌痈为病名。舌肿舌白,如木舌相似,但木舌小硬,此肿而白…日久脓成,左右挑放舌出黑血,刺治不转色,舌卷不能言,并舌硬者死。”《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舌红痈
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火。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擦冰硼散。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
-
舌根痈
舌根痈为病名。《重楼玉钥续篇》:“舌根生痈,红而且肿。”《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舌下痈
《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擦冰硼散。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