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肾涩精
固肾涩精为收涩法之一。是一种治疗肾气不固而遗精、滑泄的方法。症见频频滑泄、盗汗不止、腰酸耳鸣、四肢无力。针灸常选肾俞、太溪、气海、志室、大赫等穴,针用补法,可灸。治疗肾虚失藏,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的方法。症见遗精滑泄,腰膝耳鸣,四肢乏软,盗汗神疲等。方如金锁固精丸。
-
固涩法
概述:固涩法为治法。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止遗尿,常用方如桑螵蛸散、缩泉丸等。常用药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禹余粮、补骨脂、肉豆蔻等,尚须配伍健脾益气或温阳药。常用方如固冲汤、清热固经汤、升阳举经汤、安冲汤、完带汤、清带汤、易黄汤等。
-
加减金锁固精汤
《医学探骊集》卷五:加减金锁固精汤:处方:豆蔻6克,五倍子6克,金樱子9克,海金沙9克,龙骨9克,牡蛎9克,焦白术12克,罂粟壳12克,竹叶3克。功能主治:固肾涩精,健脾助胃。主肾气不固。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妙香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妙香散:处方:麝香(别研)一钱,木香(煨)二两半,山药(姜汁炙)、茯神(去皮.功能主治:补气宁神,行气开郁。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故精脱而成梦矣。《得效》治梦遗,每服一匕,虚者温酒调下,热者麦门冬去心浓煎汤调下。
-
分心木
《中医大辞典》·分心木:分心木为中药名,出自《山西中药志》。主治遗精,滑精,腰痛,耳聋,遗溺,尿频,尿血,崩中,带下,泻痢,噎膈。花单性,雌雄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长圆形,小苞片2,长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2.陈念祖:收涩精气。
-
芡实米
2.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2.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芡实米的食疗功效性平、味甘涩、无毒,人脾、肾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湿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痹痛,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病症。
-
益火生光汤
《张皆春眼科证治》:方名:益火生光汤组成:丽参3g,茯苓9g,远志3g,炙甘草6g,巴戟天9g,肉苁蓉9g,肉桂1.5g。功效:温肾助阳,开心明目。有时忽然睁开,如常人之状,瞬间复闭如故,眦部淡赤或呈虚浮,神光内沉,瞳神微昏。若兼阳萎、滑精,可加芡实、锁阳各9g,以固肾涩精;巴戟天、肉苁蓉温肾阳以助命门相火;
-
封藏失职
封藏失职病因病理学术语。指肾贮藏精气及司大小便的功能失调的病机。主要证候有遗精、滑精、早泄、小便失禁、夜尿频多、黎明泄泻等。治宜固肾涩精。
-
一味秘精汤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一味秘精汤组成:分心木5钱(洗净)。功效:固肾涩精。主治:遗精,滑泄。用法用量:用水1茶钟半,煎至大半茶钟。临睡以前服之。
-
下元不固
下元不固又称肾气不固。肾气不固为证候名。指肾气虚而表现为肾不藏精、封藏失司的病证。症见遗精、滑精、早泄或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等。治以固肾涩精为主。
-
收涩
收涩为治疗学名词。是指治疗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的。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有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肾涩精、固崩止带等法。
-
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为证候名,又称下元不固。指肾气虚损,封藏固摄功能失职,致膀胱失约,大肠不固,或精关不固、冲任失约的病理变化。症见滑精早泄、遗精、夜尿频数、遗尿、小便失禁、腰膝酸软、女子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等。治宜固肾涩精为主。方如金锁固精丸。
-
固精
固精即固肾涩精。详该条。
-
健神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JianshenPian标准编号:WS3-B-0380-90处方:墨旱莲72g鸡血藤108g金樱子72g艾叶72g桑椹54g菟丝子36g仙鹤草72g牡蛎(煅)108g狗脊(制)54g女贞子(制)108g甘草18g合欢皮36g首乌藤54g五味子(制?其余墨旱莲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5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