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散者收之
散者收之为治则。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不固不收的症候要用具有收摄固涩作用的方药(或方穴)治疗。如心血亏损,以致心神浮越,心悸易惊,这是心气不固,当养血安神,收摄心气。
-
固涩法
概述:固涩法为治法。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止遗尿,常用方如桑螵蛸散、缩泉丸等。常用药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禹余粮、补骨脂、肉豆蔻等,尚须配伍健脾益气或温阳药。常用方如固冲汤、清热固经汤、升阳举经汤、安冲汤、完带汤、清带汤、易黄汤等。
-
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从整体观出发,重视辨证施治,具体原则是:1.根据疾病的本质,确定相应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3.根据标本缓急,确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则标本同治”或“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所立之法应具体明确,如“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提脓去腐”等。
-
收涩
收涩为治疗学名词。是指治疗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的。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有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肾涩精、固崩止带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