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下
踝下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内踝直下,足胫侧下缘向足蹠移行部。主治满身卒肿、面浮、足跗关节炎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跖腱膜切断术
跖腱膜切断术跖腱膜位于足底,后侧狭窄,附着于跟骨结节;麻醉基础麻醉加骶管麻醉、局麻或腰麻,任选一种。再在第1跖骨基底部后方找到胫后肌腱在跗骨部分的止点,用尖刃刀将其切断(宜保留胫后肌在舟状骨上的止点);2.跖腱膜切断术不能矫正足下垂,需加作跟腱延长术或踝后关节囊切开术,才能使跖屈内翻足得到满意的矫正。
-
踝内侧三角韧带注射
名称:踝内侧三角韧带注射适应证:踝内侧三角韧带注射适用于:1.踝内侧三角韧带撕裂伤。准备:患者体位取患侧卧位;注意事项:1.注意勿刺伤血管和神经组织。2.勿深刺入关节腔内,以免损伤关节面。3.注射完毕后,在未拔出针前,再做踝内、外翻活动,若发现内侧仍有疼痛,表示注射不完全,应再在疼痛区做充分浸润。
-
太阴蹻
太阴蹻为经穴别名。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难产、肠鸣泄泻、蛊胀、疝气、淋病、遗精白浊、癃闭、遗尿、痫病夜发、卧惊、善悲不乐、瘈疭、脚气红肿、四肢懈惰等。一般直刺0.5~实验研究:①针刺“照海~
-
虎龟丸
处方:虎胫骨1两,败龟板2两,苍术3两,黄柏2两,防己4两,归梢2两,牛膝1两半。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湿热,泄阴火为主;理湿益阴退火,行血壮筋骨为标。湿热怫郁,以致阴火上腾,两足痿弱软而痛,或如火焙,从足踝下上冲。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医学原理》
-
利湿散
处方:宫粉1两,枯矾1两,硼砂5钱,轻粉1钱。功能主治:踝下湿郁疔疮,但觉其中如有溃脓之意者。用法用量:先用针刺出毒水,继用纸捻沾药末下在针孔内,外用膏药敷之;俟其孔稍大,再多上,用棉花、白布裹之。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六
-
虎胫骨丸
方出《医学正传》卷四,名见《景岳全书》卷五十七:虎胫骨丸:处方:苍术(米泔浸1-2宿)4两,黄柏(酒浸晒干)4两,牛膝(去芦)2两,龟版(酥炙)1两,虎胫骨(酥炙)1两,防己1两,当归尾2两(一方加炮附子5钱)。余施以家方虎胫骨丸,一月半两,踝瘿瘤溃烂如翻花,脓水淋沥,痛苦顿减,渐能步履,两臂痛亦随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