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芸苔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Y nT i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谱》),红油菜(《四川中药志》)。(《千金方》)⑨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芸苔(捣,绞取汁)二合,蜜一合。
-
芸苔熨方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九:组成:芸苔。主治:瘰疽似痈而小有异,今日去脓了,明日还满,脓如小豆汁者。用法用量:上熟捣,湿布袋盛之,埋热灰中,更互熨之,即快得安,不过再三即愈。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芸苔熨散。
-
菜籽油
概述: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因此它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临床用于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
-
天火热疮
天火热疮为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芸苔:“初起似疿,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急速能杀人。芸苔叶捣汁,调大黄、芒硝、生铁衣等分,涂之。”
-
李时珍
其他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在针灸学和诊断学上也有一定贡献。又以治愈世子暴蹶,而受荐入朝,任职太医院。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
-
驻年方
《普济方》卷二二三引本草方:方名:驻年方组成:鸡头实。功效: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主治:一切遗精、滑精。用法用量:上作粉食之。用药禁忌:禁食芸苔、羊血。
-
消翳散
《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大方》:方名:消翳散组成:芸苔菜(晒干)。《医学纲目》卷十三:方名:消翳散组成:川芎2两,羌活2两,旋覆花2两,防风2两,甘草1两,苍术(米泔浸1宿,去皮,晒干,不见火)1两,楮实1两,楮叶(并8月采,阴干)1两,甘菊花1两,枳实1两,蝉蜕1两,木贼1两。主治:暴赤眼。
-
蛜(虫祁)散
《幼幼新书》卷八引《吉氏家传》:方名:蛜(虫祁)散组成:蛜(虫祁)(生)半两,白僵蚕半两,白附子(生)1钱,朱砂1钱,甘草1分(生),麝香少许,脑少许,羌活半钱。《圣惠》卷八十五:方名:蛜(虫祁)散别名:干蝎散组成:蛜(虫祁)1分(微炒),白胶香1分,白芥子30粒,阿魏半分(研入),白僵蚕15枚(微炒)。
-
七制固脂丸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名:七制固脂丸组成:固脂10斤(一制淘米水浸一夜,晒七日;主治:命门火亏,下元虚损,耳聋眼花,腰痛腿软,肾冷精流,阳萎不举,小便过多,筋骨疼痛,肚腹畏寒,脾胃虚弱,饮食难消,夜多盗汗,精神疲倦,时爱躺卧。制备方法: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食羊血,油菜(又名芸苔)、菜油。
-
锥果芥属
中文名锥果芥属拼音名zhuiguojieshu拉丁名Berteroella中国植物志33:424描述BerteroellaO.E.Schulz锥果芥属,十字花科,仅锥果芥B.maximowiczii(Pall.总状花序;等片直立,开展,外 长圆形,内 窄卵形,基部稍成囊状;长角果线形,锥形,有星状毛,开裂,果瓣具3脉;子叶背倚胚根。属下物种芸苔、锥果芥
-
红油菜
概述:红油菜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芸苔(芸薹)之别名。性味:辛,寒。功能主治:功在凉血散血,解毒消肿。1.治劳伤吐血,血痢,癥瘕。或捣汁燉温服。2.捣敷治丹毒,乳痈。化学成分:油菜含少量槲皮苷和维生素K,并分离出淀粉样蛋白及一种12S球蛋白。
-
内补丹
《普济方》卷三三○:组成:黄连1分,山茱萸1分,干姜1分,当归1分,鳖甲1分,芫花(醋搜令湿)1分,香白芷1分,干漆(油搜令湿)1分,川乌头(去皮脐)1分,巴豆(大者,和壳用)半两,乱发半两,桃仁半两,官桂1分(锉,去粗皮),陈皮1分(锉碎,炒),芸苔1分(炒,取白仁),白龙骨1分(煅令通赤,细研)。
-
槐白皮汤
《卫济宝书》卷下:槐白皮汤:处方:槐白皮1两,桑白皮半两,紫藤香(即降真香)半两,防风半两。功能主治:化毒气,散脓汁,生肌肉,止疼痛。水3升煎至1升半,代猪蹄汤洗。用法用量:上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浴儿了,更取芸苔菜浓煎汁再浴。作芸苔菜与乳母吃,亦佳。主治:虚劳,阴湿痒生疮。制备方法:上细锉。
-
齐州荣姥方
《千金》卷二十二:组成:白姜石1斤(软黄者),牡蛎9两(烂者),枸杞根皮2两,钟乳2两,白石英1两,桔梗1两半。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牡蛎软坚,钟乳利窍,石英敛津,姜石消肿,枸杞泻火,桔梗散气,灶土、清酒温助诸石以拔毒根于中;英、乳甘温,生肌亦易,惟姜石咸寒,为疔肿去腐生新之专药。
-
紫甘蓝
概述RedCabbage紫甘蓝又称红甘蓝、赤甘蓝,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种。欧洲人多将其切丝拌色拉酱。紫甘蓝的别名结球甘蓝、红甘蓝、赤甘蓝、紫圆白菜紫甘蓝的营养价值紫甘蓝以紫红色的叶球供食用,营养丰富,尤以丰富的维生素C、较多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以及丰富的花青素甙和纤维素等,备受人们的欢迎。
-
五辛
五辛指五种具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见《伤寒论》。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辛,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阿魏)、慈葱、茗葱为五辛。《伤寒论》所言之五辛当指韭、薤、蒜、芸苔、胡荽而言。
-
青蛾丸
或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朱氏集验方》卷八:方名:青蛾丸组成:菟丝子半斤(酒浸),木瓜2两,牛膝(酒浸)2两,五味子2两,青盐1两,天麻1两,附子1两(用柳木火炮,去皮脐,埋3宿,姜汁浸,焙)。主治:虚损。主治:一切腰痛,肾虚血少,痛时腰冷,寒邪凝滞,气血不和等症。
-
芸苔菜方
《外科大成》卷四:组成:芸苔菜子1两,黄酒1钟。主治:丹毒。用法用量:上和研,滤去滓,煎4-5沸,温服之。
-
芸苔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组成:芸苔叶。主治: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腰。用法用量:和汁涂敷之。以愈为度。制备方法:上烂捣。
-
油菜子油
出处:《纲目》拼音名:Y uC iZǐY u别名: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附方:①治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简便单方》)③治无名肿毒,风疹,皮肤瘙痒,湿疹:生菜子油,外搽,一日数次。(《浙江中医》9(6):227,1966)临床应用:治疗肠梗阻:按年龄大小用菜子油1~
-
芸苔子散
《圣惠》卷六十七:组成:芸苔子1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没药1分,蒲黄1分,水蛭7个(炒令微黄),腻粉1分,生地黄汁4合,生姜汁1合,酒2合。主治:压榨伤损筋骨,或坠堕内损,瘀血攻令心腹胀满闷乱,下恶血。《圣济总录》卷十:组成:芸苔子1两,天南星1两,草乌头(并生用)1两。主治:产后血气冲心痛。
-
彭祖秘服接命丹
年氏《集验良方》卷二:方名:彭祖秘服接命丹别名:彭祖接命丹、接命丹组成:何首乌10两,白茯神10两,赤茯苓10两,菟丝子10两,牛膝10两,破故纸10两,覆盆子10两,当归10两。主治:下元虚冷,五劳七伤,半身不遂,或下部虚冷,膀胱病症,脚膝酸麻,阳事不举,妇人赤白带下,血崩,沙淋,下生疮疖。用药禁忌:忌食血;
-
十字花科
中文名十字花科拼音名shizihuake拉丁名Brassicaceae描述Cruciferae十字花科,约375属,320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产北温带,特别是地中海地区,我国有96属,约411余种,其中芸苔属及萝卜属为我国主要蔬菜、油料作物。花两性,常无苞片;种子1至多数成1-2行,平滑、颗粒状或网状,有时具翅,有时湿时发粘,无胚乳;
-
芸苔食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别名:芸苔散组成:芸苔不拘多少(净洗)。主治:产后下痢久不止。用法用量:饱食佳。制备方法:上烂煮。附注:芸苔散(《普济方》卷三五五)。
-
芸苔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芸苔子:拼音名:Y nT iZǐ别名:油菜子来源: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的种子。初夏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行气祛瘀,消肿散结。用于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外用适量,捣烂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
芸苔散
《普济方》卷一五五:组成:甘遂(炒黄色)半两,木鳖子(去壳)半两,芸苔子(炒)半两。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圣惠》卷六十一:组成:芸苔1两,黄耆1两(锉),川大黄1两(生用),羊桃根3分(锉),硝石3分,半夏3分,白蔹1分,莽草3分,丁香半两,木香半两,没药半两,白芷半两,赤芍药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