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针疗法
3.移动探测棒,沿耳廓的解剖位置,自上而下进行探测,一般先测耳甲腔、耳甲艇,后测对耳 、三角窝,再测耳舟、耳 、耳垂等,逐点探测,发现阳性反应(仪器发出嗡嗡声)及时记录。3穴,交替使用,轻刺激,留针1—2小时,亦可在有效刺激点皮下埋针。四十二、颈椎病:【治则】疏经通络。1.河北省中医研究院编。
-
耳针
概述:耳针:1.耳针疗法的简称;名称:耳针适应证:耳针适用于黧黑斑、粉刺、疣、面游风、摄领疮、白驳风、酒渣鼻、粉花疮、油风、疮疡疖肿、针眼、近视、唇风、肥胖症等各种损容性疾病。准备:消毒的毫针、揿针、三棱针,王不留行籽,2.5%碘酊,75%乙醇,消毒棉球,胶布,探针,镊子等。留针时间20~
-
头针与耳针
《头针与耳针》为书名。该书从祖国医学到现代医学,由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对头针与耳针的作用机制做了剖析和探讨。在头针疗法中分别介绍了14个刺激区和14条标准线两种头针刺激区域的定位,并且介绍了临床较常用的刺激方法;耳针疗法中采用“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对常用的80余个耳穴进行了功能探讨。
-
言语二区
言语二区为头针刺激区名。参见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新医疗法
新医疗法是指1949年以来,我国中西医务人员团结合作,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发展和创造了多种新的简便有效的医疗方法。这些疗法多数是在原有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较广的有新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水针(穴位注射)疗法、穴位结扎和埋线疗法等多种。
-
耳穴贴膏法
耳穴贴膏法为耳针疗法之一。指在耳穴上贴上有一定刺激性的橡皮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所用的橡皮膏种类主要有消炎解毒膏、香桂活血膏、活血镇痛膏、伤湿止痛膏、降压膏。如治疗高血压病时应选用降压膏;治疗四肢关节及腰腿冷痛,应选用香桂活血膏。本法双耳、单耳均可贴敷,贴敷后应尽量减少汗液浸润和避免水浸。
-
一学即会的耳穴疗法
概述:《一学即会的耳穴疗法》为书名。何征等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耳穴疗法(耳针疗法)的中医学基础;临床常见病的耳穴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80余种疾病的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处方配伍、治疗方法、按语等。
-
耳穴疗法
概述:耳穴疗法:1.简称耳针;耳针为耳针疗法的简称,又名耳穴疗法。是以《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为理论基础,用针或其他手段刺激耳廓特定部位(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治时须选点准确,并严格消毒,以防感染。也可应用药物贴压或皮内针埋藏法。植兰英、蒙贵清编。
-
肝胆区
肝胆区为头针刺激区之一。参见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言语三区
言语三区为头针刺激区名。参见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耳压疗法
概述:耳压疗法(earpressuretherapy)为耳针疗法之一。又称耳穴压丸法。指用胶布将颗粒状药物、磁珠或王不留行籽等物贴压于耳穴表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其适应证同对压法。有些耳穴难以用对压法,如下脚端(即交感)、艇角(前列腺)、大肠等穴,用泻法时,多用直压法。
-
焦氏头针
焦氏头针是指由焦顺发所创用的头针疗法。分十三个刺激区和前后正中线、眉枕线等两条标定线。横刺一针透2~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耳麻
概述:耳针麻醉(earacupunctureanesthesia)是通过刺激耳穴达到镇痛作用,以施行手术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选穴: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和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外,还根据手术部位和有关脏腑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选脾穴等。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头皮针疗法
概述:头皮针疗法(scalpacupuncturetherapy)是指针刺头皮上特定刺激区治疗疾病的方法。横刺一针透2~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耳针麻醉
概述:耳针麻醉(earacupunctureanesthesia)是通过刺激耳穴达到镇痛作用,以施行手术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选穴: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和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外,还根据手术部位和有关脏腑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选脾穴等。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颅针疗法
颅针疗法即头皮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头穴疗法
头穴疗法即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贲门
概述:贲门:1.七冲门之一;出《难经·四十四难》。见《耳针疗法》。耳穴·贲门位于耳甲腔,耳 脚下方,将耳 脚从与耳屏缘延线相交点至末端分为三等分,此穴直对耳 脚中、外1/3折点的下方,左右计2穴。主治病症:耳穴·贲门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等。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等进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