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区
感觉区为头针刺激区之一。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位即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该区。将感觉区分成五等份,上1/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主治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头项疼痛、耳鸣等;下2/5是头面感觉区。主治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颞下颌关节炎等。
-
头针疗法
头针的禁忌症:脑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稳定者不宜用。刺运动区、感觉区全区时,要按上、中、下三部位各刺1针。1991年傅积忠等针刺平衡区为主,配视区、晕听区和足运感区,再配合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混合后封闭体穴,治疗本病50例,经40天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
头针麻醉
是在头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头针刺激区针刺以进行手术。它是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将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相结合,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进行针刺,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20分钟,期间可再行捻转2次。
-
躯体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是躯体感觉的最高级中枢。感觉区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柱,同一柱内的细胞感觉型相同。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神经支配密度及感觉的精确程度相适应。感受躯干四肢的肌、腱、骨膜及关节的深部感觉,投射区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部和中央前回,称为本体感觉。
-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人的感觉统合系统一般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和本体统合系统等。有后一种症状的儿童则反映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动作笨拙,活动中经常发生困难。
-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人的感觉统合系统一般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和本体统合系统等。有后一种症状的儿童则反映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动作笨拙,活动中经常发生困难。
-
肝胆区
肝胆区为头针刺激区之一。参见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脊髓脑干神经网络假说
脊髓脑干神经网络假说为经络实质假说之一,认为①脊髓后角胶状质区和低位脑干存在与体表经络相对应的、多突触的、高度并联互联的神经网络链。③这种兴奋扩布可一方面通过相应节段胶状质区的突触三联体等接替给相应节段的脊丘束神经元传向丘脑和大脑皮质感觉区产生循经感传的感觉;
-
颅针疗法
颅针疗法即头皮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周围神经损伤、后根病变、脊髓后角、后索、内侧丘系、丘脑投射系统及皮层感觉区的损害均可使相应部位躯体的深或浅感觉减弱或消失,由此可以引起长潜伏期或短潜伏期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改变。3.挠神经腕部背桡侧,刺激引起桡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反应。5.腓总神经刺激踝部背侧,引起趾背伸。
-
本体感受器
感觉神经纤维进入肌梭时失去髓鞘,其轴突细支呈环状包绕梭内肌纤维的两端。肌梭是一种本体感受器,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在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布于抗重力肌,体位变时肌肉受牵拉变长,梭内肌受牵拉,感受装置敏感性增高,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增多,到达脊髓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使肌肉收缩。
-
诱发电位
概述:诱发电位是给予受检者某种诱发刺激后,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以诱发反应的神经发放形式沿特定的神经通路向中枢传递。3.检查前一天洗净头皮,忌用头油等。方法:1.体感诱发电位:系指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经脊髓、丘脑传入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
-
头穴疗法
头穴疗法即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针刺方向有直刺与横刺之分。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纤维联系。视觉传导通路包括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内,为四个神经元接替。听觉传导通路从外周到大脑皮层,很难肯定经过几个神经元接替。这些感觉在丘脑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
-
深感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是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躯体一般感觉的传导通路具有下列共同特点:①一般有三个神经元(第一级位于脊神经节内或脑神经节内;②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一般交叉到对侧,经过丘脑和内囊,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详见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定位)。
-
浅感觉传导通路
轴突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后,其中传导触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而传导痛、温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二者均为第二级神经元,换元后的纤维交叉至对边上行,组成三叉丘系,经脑干各部止于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第三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下1/3的感觉区。
-
言语二区
言语二区为头针刺激区名。参见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言语三区
言语三区为头针刺激区名。参见头针疗法:头针疗法又名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或头穴疗法。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焦氏头针
焦氏头针是指由焦顺发所创用的头针疗法。分十三个刺激区和前后正中线、眉枕线等两条标定线。横刺一针透2~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
-
罂粟
概述: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种植在海拔高300~在此要强调指出的是:禁用盐酸阿扑吗啡催吐,因为阿扑吗啡为吗啡除去一分子水而得,能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为催吐药,但也能抑制呼吸中枢,罂粟中毒后如再用本品,则加深抑制,故不宜使用。①《本草图经》:"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
-
单纯部分性发作
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局源性发作)主要为单纯的基本运动、感觉发作如口、面、手指、足趾的局部抽搐或异常感觉,也可发生在一侧面部,一侧肢体,不伴意识障碍。
-
单视
单视即用两眼盯准一个物体,在正常情况下感觉到是一个物体,在两眼的网膜上产生位置、形状、大小完全一致的印象,这两个印象在感觉中枢完全成为一体的现象。不在网膜的对应点成像的像则形成二重重叠的像,即重复像,称为复视。但是日常意识不到,反而起辨认距离和立体视觉的作用。
-
表面感觉
表面感觉与深部感觉相对应,指皮肤感觉而言。包括压觉、触觉、温度(温、冷)觉和疼觉。在皮肤上的感受器中虽尚可找出更多的种类,但从感觉方面来说,区分为上述五种已足。这种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感觉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特殊通路。
-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构成大脑半球表面的灰白质部分,有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大致以一定的层次排列着,但细胞的组成和机能由于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中央沟前方与外侧裂上方的区域称为额叶,外侧裂下方区域称为颞叶,中央沟后方至顶枕裂间区域称为顶叶,顶枕裂后方较小区域称为枕叶。锥体系发动运动,锥体外系协调运动。
-
头皮针疗法
概述:头皮针疗法(scalpacupuncturetherapy)是指针刺头皮上特定刺激区治疗疾病的方法。横刺一针透2~3穴,刺激量较大,通常使用的针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针快速刺入预期深度后,迅速捻转,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一种是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补法或泻法。3日再起针。
-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
疾病代码:ICD:M9450/3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少枝胶质细胞瘤占颅内肿瘤的1.3%~70%,上皮性肿瘤可发生局部颅骨变薄,颅内压增高征象见于30%以上的病人。近年研究认为少枝胶质细胞瘤为化疗敏感性肿瘤,对丙卡巴肼(甲基苄肼)、洛莫司汀与长春新碱系列治疗(简称PCV)反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