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径
交径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又名行胫相交。小儿生下,一脚或双脚不能伸直,至步行时,两脚相交,举足则外出,下地则内入,为先天性胫骨畸形。
-
蒋鸿模
蒋鸿模(1853-1918年)清代医家。四川合州(今合川)人。初从老医刘道芝学,后又奋志研读家藏医书数百种,历十年苦学而外出应诊。后设堂授徒,就药学、医经、方剂、证治各编成歌括,以便习医者习诵。著述有《本草便读》一卷(1892年)、《医林辑要》(1913年)、《证治药例》(1914年)等。
-
灌浆逆证
灌浆逆证痘疮灌浆之时,其色紫黑或灰白,而浆不行者,为枭毒内蕴,锢滞气血,或虚弱不能载毒外出的逆候。此外,痘疮浆未成而腐烂,行浆时痒塌,空壳无浆;或稠密不分颗粒,而复干枯无浆者,均属逆证。宜分清元气盛衰,毒邪之强弱,辨证施治。
-
骨出
骨出病名。骨关节部位之脱出原位者。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如“凡肩甲骨出”,即指肩关节脱臼。另则系指骨折之断端刺破肌肤而外出者,如“凡皮破骨出差爻。”各参见有关条。
-
导
导①疏通引导。《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②逐除,即用疏导之法逐邪外出。《灵枢·水胀》:“石瘕…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③教导,启发。《灵枢·逆顺肥瘦》:“以言导之,切而验之。”
-
达邪
达邪为治疗方法。达,疏导,透达。指透达在表之邪气以解除表证,或导达在里的邪气,使之外达以解除里证。参见透邪:透邪为治法。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
开阖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为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出针后开、闭针孔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即出针后轻轻按揉,使针孔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反之,出针时边退边摇,出针后不按针孔,使邪气外出者为泻。
-
交胫
交胫为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行胫相交。小儿生下,一脚或两脚不能直伸,至步行时,两脚相交,举足则外出,下地则内入,为先天性胫骨畸形。
-
透邪
透邪治疗学术语。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
外生芽
外生芽亦称外出芽。为出芽的普通类型。
-
托毒生肌
托毒生肌为治法。疮疡后期,邪毒尚未尽去,正气已虚,脓液未尽,腐肉未脱,新肌难生,必须补益气血,托毒外出,并促进腐肉脱落,生肌敛疮。可内服托里消毒散,外用生肌玉红膏等敷贴疮口。
-
补阴泻阳
“补阴泻阳”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补阴:补五脏之不足;泻阳:泻六腑之有余。张志聪:“补阴者,补五脏之衰阴;泻阳者,导六气之外出。”
-
药膏疗法
药膏疗法为治法。指将外用药膏敷贴于肌肤,药膏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邪外出的作用,以治疗损伤、骨折、局部感染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