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癞
面癞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指结核型麻风晚期出现的面生红堆,黄而有浮光,或如狮面,耳垂肿大的疾病。为感受风疠之邪致病,多在体虚元气不充之人发病。实证者以攻毒、杀虫、驱风、驱湿为主,方选扫风丸;虚证以扶正驱邪为主方选四六汤;虚实夹杂证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方选六九○三丸治之。
土癞
土癞为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卷二。其症先发潮热、呕吐、黄肿,继之皮肤则现癍块,小如弹石,大如鸡卵,麻木不仁,穿溃成疮,脓液臭秽难闻。癞(麻风)证之一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孙氏按其发病之形状与色泽等,分癞为金、木、水、火、土、黄、白、乌、赤、青癞,以及蟋蟀癞、面癞、雨癞、麻癞、(虫旬)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