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麻醉
中药麻醉是利用中药所具有的麻醉作用来消除病人感觉,以达到缓解或消除全身或局部疼痛的目的。中药麻醉适用于临床疾病中出现的疼痛并适用于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止痛。常用麻醉中药如洋金花、川乌、茉莉根、闹羊花、细辛、蟾酥、祖师麻、花椒等。中药麻醉具有效果确实、适应症广、比较安全、携带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
-
麻药法
麻药法即服用中药实施麻醉之办法。公元二世纪华佗曾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方法进行过外科手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有:“颠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既要达到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又要防止过量以致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
危亦林
简介:危亦林(1277-1347年)为元代医学家。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据《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所载,有麻药方“草乌散”,药物主要有:猪牙皂角、木鳖子、紫金皮、白芷、半夏、乌药、川芎、当归、川乌、茴香、木香、草乌等。华佗虽然最早发明了麻醉术,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但华佗著作及其“麻沸散”方皆早亡佚。
-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为书名。南宋·窦材撰。本书主要介绍各家灸法、临床应用、艾灸摄生等。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作者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其所论皆本乎《内经》。中卷分述伤寒诸证和杂病;窦氏比较重视灸刺,临床经验丰富,书中还载有中药麻醉法。本书后经清·胡珏参论百余条,1765年由王琦予以重校刊行。
-
氯二甲箭毒
氯二甲箭毒说明书:药品名称:氯二甲箭毒英文名称:DimethyltubocurariniumChloride别名:氯甲左箭毒;氯二甲箭毒的药代动力学:静注后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为30~氯二甲箭毒的不良反应:1.血压轻度上下波动,心率稍见增快,呼吸速率减慢。0.5mg/kg,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补充药量。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氯筒箭毒碱的有关叙述。
-
银不换Ⅱ
氯二甲箭毒说明书:药品名称:氯二甲箭毒英文名称:DimethyltubocurariniumChloride别名:氯甲左箭毒;氯二甲箭毒的药代动力学:静注后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为30~氯二甲箭毒的不良反应:1.血压轻度上下波动,心率稍见增快,呼吸速率减慢。0.5mg/kg,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补充药量。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氯筒箭毒碱的有关叙述。
-
氯甲二甲左箭毒次碱
氯二甲箭毒说明书:药品名称:氯二甲箭毒英文名称:DimethyltubocurariniumChloride别名:氯甲左箭毒;氯二甲箭毒的药代动力学:静注后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为30~氯二甲箭毒的不良反应:1.血压轻度上下波动,心率稍见增快,呼吸速率减慢。0.5mg/kg,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补充药量。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氯筒箭毒碱的有关叙述。
-
海轮碱Ⅱ
氯二甲箭毒说明书:药品名称:氯二甲箭毒英文名称:DimethyltubocurariniumChloride别名:氯甲左箭毒;氯二甲箭毒的药代动力学:静注后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为30~氯二甲箭毒的不良反应:1.血压轻度上下波动,心率稍见增快,呼吸速率减慢。0.5mg/kg,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补充药量。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氯筒箭毒碱的有关叙述。
-
麻沸散
麻沸散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一种中药全身麻醉方剂。传说华佗的儿子沸儿误食了一些草药的果实不幸迷醉身亡,华佗悲痛万分,在这一药物的基础上加了其他的几味中草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将这种药命名为麻沸散。尽管关羽承受了刮骨剧痛,却也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
氯甲左箭毒
氯二甲箭毒说明书:药品名称:氯二甲箭毒英文名称:DimethyltubocurariniumChloride别名:氯甲左箭毒;氯二甲箭毒的药代动力学:静注后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为30~氯二甲箭毒的不良反应:1.血压轻度上下波动,心率稍见增快,呼吸速率减慢。0.5mg/kg,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补充药量。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氯筒箭毒碱的有关叙述。
-
樟柳碱
概述:樟柳碱系阿托品类抗胆碱能神经药物,其结构为由东莨菪碱与羟基莨菪酸缩合的酯。樟柳碱的药代动力学:樟柳碱口服吸收快而完全,静脉注射1h后血浓度就已接近零。樟柳碱的适应证: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视网膜血管痉挛、中心性视网膜病变、帕金森病、晕动病和有机磷农药中毒。注意事项:严重心衰及心律失常者慎用。
-
林祖庚
学医时间:1952年从医时间:1957年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张锡纯、王清任、徐灵胎。“中药麻醉镇痛新药祖师麻甲素临床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历代中医名家治疗经验电子计算机检索”课题获199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疮疡证治》一书于1991年参加国际图书汇展获“优秀图书奖”。
-
关中老医
关中老医为南宋医家窦材之师。名姓履贯不详。参见窦材:窦材为宋代医家。真定(今属河北)人。学医于“关中老医”,针药并善,尤重于灸法及热药的应用。撰有《扁鹊心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他主张治病以“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并首次提出先用中药麻醉,然后施灸。
-
窦材
窦材为宋代医家。真定(今属河北)人。学医于“关中老医”,针药并善,尤重于灸法及热药的应用。撰有《扁鹊心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他主张治病以“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并首次提出先用中药麻醉,然后施灸。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书中所录麻醉方药,为我国麻醉学之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