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为医方著作。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本书在《医方考》及《医方集解》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12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原书之末另附《勿药元诠》1卷,系有关养生的论述,建国后出版排印本已予删去。
-
搐鼻如圣散
处方:皂角(去皮弦,炙)、白矾、雄黄、藜芦。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缠喉急痹,牙关紧闭。用法用量:搐鼻。摘录:《成方切用》卷三
-
矾石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矾石汤:处方:白研(烧灰)半两,藜芦(去芦头)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附子(去皮脐,生用)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防风(去叉)3分,细辛(去苗叶)3分,蛇床子1分。
-
附姜白通汤
别名:姜附白通汤处方:附子(炮,去皮脐)5钱,干姜(炮)5钱,葱白5茎(取汁),猪胆(大者)半枚。主暴卒中寒,厥逆呕吐,泻利色青色冷,肌肤凛栗无汗,盛阴没阳之证。各家论述:《重订通俗伤寒论》:以大剂附、姜回阳为君,臣以葱汁,得生阳之气独盛,以辛通脉道,反佐以一味胆汁者,恐阳药一饮即吐,格拒而不得入也。
-
归耆饮
别名:四神汤、回毒金银花汤、四仙饮处方:当归8钱,绵黄耆5钱(生),金银花(净)5钱,甘草(生)3钱。功能主治:脑疽背痈,毒盛焮肿;疮疡作痛隐隐,气虚不能焮发,而色变紫黑者。用法用量:四神汤(《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回毒金银花汤(《医林纂要》卷十)、四仙饮(《成方切用》卷十一)。在上者,加升麻3分;
-
藿薷汤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香薷、扁豆、黄连。功能主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吐泻。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厚朴、大腹,行水消湿;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热服。附注:《成方切用》:藿香正气散合三味香薷饮,名藿薷汤。
-
血痹汤
《成方切用》卷五:组成:人参、黄耆、肉桂、当归、川芎、代赭石、羌活。主治:血痹多惊,筋脉挛急。各家论述:厥阴肝脏,所主者血也,所藏者魂也;以代赭石之专通肝血者,佐参、耆之不逮,少加羌活为使。乃以代赭之重坠,直入厥阴血分者,开通其瘀壅;而以羌活引入风痹之所,缘厥阴主风,风去则寒湿自不存尔。
-
茱萸六一散
《麻科活人》卷三:方名:茱萸六一散组成:辰砂1钱,桂府滑石(水飞过)6两,甘草4钱,吴茱萸1两。主治:湿热吞酸,白痢。用法用量:清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医方集解》:方名:茱萸六一散别名:吴萸六一散组成:六一散去甘草,加吴茱萸1两。附注:吴萸六一散(《成方切用》卷七)。
-
二味黑锡丹
二味黑锡丹出自《成方切用》卷六,即黑锡丹第二方,又名黑铅丹、医门黑锡丹。组成为黑锡(溶去渣)、硫磺(融化水浸)各二两。将锡再融化,渐入硫磺,俟结成一片,倾地上去火毒,研至无声为度。治肾虚气喘。
-
柴胡桔梗汤
处方:小柴胡汤加桔梗。功能主治:春嗽。摘录:《成方切用》卷五
-
益阴肾气丸
处方:泽泻茯苓各7.5克生地黄(酒洗,晒干)牡丹皮山莱萸当归梢(酒洗)五味子干山药柴胡各15克熟地黄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摘录:《兰室秘藏》卷上《四明心法》卷中:方名:益阴肾气丸组成:熟地(自制杵膏)、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当归、生地(酒拌杵膏)。
-
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方
方出《丹溪心法》卷一,名见《医方考》卷一:别名:四君子加竹沥姜汁方、四君子加姜汁竹沥方组成: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主治:半身不遂在右者,属痰有热并气虚。气虚者,补之以甘,故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件,称其为君子者,谓其甘平,有冲和之德,而无克伐之性也。四君子加姜汁竹沥方(《成方切用》卷十二下)。
-
猪膏金银花酒
方出《医方集解》,名见《成方切用》卷八:方名:猪膏金银花酒组成:猪脂2升,酒5合。主治:疮疥。用法用量:加金银花煮,饮。
-
猪膏酒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方名:猪膏酒别名:猪膏汤组成:猪膏7升,生姜汁2升。主治:肝劳筋极,挛痹乏力,关格胁满,皮毛枯搞。肝劳虚寒,关格劳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骨痹挛节。各家论述:《医方考》:是疾也,若以草木之药治之,卒难责效。等以姜汁者,非辛不足以达四末故也;
-
薏苡附子散
《金匮》卷上:方名:薏苡附子散别名:薏苡散组成:薏苡仁15两,大附子10枚(炮)。寒湿痹证,腰膝重痛,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得热则减,遇寒则剧。2.《成方切用》:胸中与太空相似,天日照临之所,而膻中之宗气,又赖以苞举一身之气者也。《医学纲目》引作 薏苡仁附子散,《赤水玄珠》引作 薏苡附子汤。
-
小儿发育
小儿发育为小儿的生长发育。《千金要方·序例第一》谓小儿:“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当以十四岁以下为小儿治,其十五岁以上者,天癸已行…《成方切用·杂将护法》:“婴儿百日,任脉生,能反复,乳母当存节喜怒,适其寒温。
-
败毒散加黄芩汤
别名:败毒散、败毒加黄芩汤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黄芩、桔梗、枳壳、人参、茯苓、甘草。功能主治:瘟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用法用量:败毒散(《医林绳墨大全》卷一)、败毒加黄芩汤(《成方切用》卷三)。用人参、茯苓、甘草者,实其中气,使瘟毒不能深入也。摘录:《医方考》卷一
-
附子六合汤
《医垒元戎》:附子六合汤:处方: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干地黄12克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各3克功能主治:治妊娠伤寒,邪入少阴,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各家论述:《成方切用》:桂、附虽辛热动胎之药,然寒证用之,适所以安胎。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 六合汤《济阴纲目》引作 四物汤。
-
红花汤
处方:红花、蒲黄、青皮各一钱,香附四分,贝母二分,枳壳六分。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丝七(《痧症全书》卷下)、二十三号中孚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摘录:《医学入门》卷八《成方切用》卷十一方之红花汤:处方:升麻、前胡、桔梗、山楂、木通、荆芥、抚芎、甘草、灯心、红花、蝉蜕。
-
苍桂五苓散
别名:二术五冬散、苍术五苓散处方:五苓散加苍术。功能主治:寒湿。肠痹。用法用量:二术五冬散(《成方切用》卷七)。苍术五苓散(《银海指南》卷三)。摘录:《医方集解》
-
浮石
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主痰热壅肺;(《纲目》)3.贾所学:“海石,味咸能降火,又能软坚,故力降热痰、软结痰、消顽痰;(《药品化义》)临床应用:1.海蛤散:海浮石100g,蛤壳200g。(《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2.消瘿顺气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