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豆白膏
《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别名巴豆桃仁丸处方巴豆1枚(烧令烟断,去心皮),桃仁4枚(熬令黑,去皮)。制法上药合捣作3丸。功能主治蛲虫。用法用量巴豆桃仁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赤小豆贴方
处方:赤小豆5合。制法:入苦酒中熬之毕,为散,以苦酒和之,涂拭纸上。功能主治:石痈之和平体质者。用法用量:贴肿,从发肿两头以下。摘录:《外台》卷二十四(注文)引《范汪方》
-
当归含丸
处方:当归末2两,杏仁1两。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口中、咽喉不利。用法用量:含口中2丸,渐渐咽汁,日3夜再。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范汪方》
-
蕙草汤
别名:蕙草散处方:蕙草3两,黄连4两,当归2两。功能主治:伤寒,发热下痢。用法用量:蕙草散(《圣惠》卷十三)。注意:忌猪肉、冷水等物。摘录:《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
豭鼠粪汤
别名:立效汤处方:薤1大把,豭鼠粪14枚。功能主治:伤寒病后,男子阴易。用法用量:立效汤(《普济方》卷一四六)。摘录:《外台》卷二引《范汪方》
-
蒴藋赤子
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Shu Di oCh Zǐ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蒴藋条。功能主治:《范汪方》:疗手足忽生疣目,蒴藋赤子挼使坏,疣目上涂之,即去。摘录:《*辞典》
-
紫菀牙上丸
《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方名:紫菀牙上丸组成:紫菀1分,干姜1分,附子1分,桂心1分,款冬花1分,细辛1分。主治:咳嗽。用法用量:食前以2丸着牙上,稍咽,1日2次,不知稍增。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
范东阳方
《范东阳方》医方著作。又名《范汪方》。《隋书经籍志》误作《范阳东方》。卷数说法不一。《晋书》记载:“范汪…又一百七卷,后人详用,多获其效。”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外台秘要》等后世医籍中。
-
黄连曲散
别名:黄连散处方:黄连2两,曲1两。制法:上捣筛,薄蜜调。功能主治:痔下血。用法用量:黄连散(《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
-
鸬鹚翅羽
《*辞典》:鸬鹚翅羽:出处:《纲目》拼音名:L C Ch Yǔ别名:鸬鹚羽(《范汪方》)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翅羽。功能主治:《范汪方》:治鲠。附方:治诸鱼骨鲠在喉中:鸬鹚毛羽十斤,烧灰研细。每服一钱匕,浓煎橘皮汤调下,或以绵裹含咽。(《圣济总录》鸬鹚散)摘录:《*辞典》
-
去血汤
《医心方》卷十八引《范汪方》:组成:赤小豆2升。主治:肠中伤积血。用法用量:煮汁2升,以淳苦酒7升合和汁中,饮1日尽之,状如热汤泼雪。
-
竹节丸
《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组成:烧竹节3分,雷丸3分,锡屑2分,橘皮1分半。主治:三虫。用法用量:每服8丸,日3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一物桂心散
《医心方》卷六引《范汪方》:方名:一物桂心散组成:桂心1两。主治:卒心痛。用法用量:温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不饮酒,以米饮服之。制备方法:上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