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病
妊娠病(gestationaldiseases)为病证名。是指妇女在妊娠期间,出现与妊娠有关疾病的统称。出《诸病源候论》。亦名胎前病。
-
中医妇科学
唐代孙思邈对妇科也深有研究,在《千金要方》中把“妇人方”三卷列于篇首,内容包括求子、妊娠疾病、月经病、带下病、妇科杂病等。至明代,妇科专著大量出现,如薛立斋的《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赵献可的《邯郸遗稿》、王肯堂的《证洽准绳·女科》、万全的《广嗣纪要》、《万氏妇人科》,张景岳的《妇人规》等。
-
金匮要略
概述:《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为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第二至第二十二篇分别论述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症。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
-
青黛豆豉汤
《竹林女科》卷二:方名:青黛豆豉汤组成:青黛5分,山栀仁(炒)7分,黄芩7分,升麻7分,生地黄1钱,豆豉24粒,石膏8分,杏仁5粒(去皮尖,杵),葱白3茎(一方无石膏、豆豉、地黄)。主治:妊娠病热,熏灼其胎,烦躁不安,发斑变黑,小便如血,胎动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
-
柴松岩
不孕症、石瘕(子宫肌瘤)、肠覃腹痛(卵巢囊肿及/或附件炎性包块等)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多种妇女疑难杂症。以辨证准确、方药精专、配伍灵活、疗效显著为其特点。如有关肾的“三最”观点,“二阳”病对月经、生殖的影响,补养血气,顾护心气,周期用药以及补肺金、启肾水治疗方法等等,为中医妇科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妊娠病脉
妊娠病脉(morbidpulseinpregnancy)是指孕妇的不正常脉象,可能由不同妊娠病引起多种表现。
-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hyperemesisgravidarumwithsyndromeofdisharmonybetweenliverandstomach)是指素体肝旺,孕后血聚养胎,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以妊娠呕吐酸水或苦水,纳呆口苦,胸闷胁痛或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头胀而晕,嗳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妊娠恶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