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症集成
《麻症集成》麻疹专著。清·朱载扬撰。刊于1879年。本书纂集前人有关麻疹论述田论和方剂,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无朱氏个的创见。卷三-四为麻证的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清刻本及近代石印本和铅印本。
-
补血通幽汤
处方:油归、蒸地、蒌仁、麻仁、江壳、杏仁、郁李仁、力子、楂粉、莱菔子。功能主治:麻症气不下,幽门不通下脘,血虚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
除热清肺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除热清肺汤:处方:石膏9克黑参生地黄赤芍贝母栝楼根各3克麦门冬(去心)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麻科活人》卷二《麻症集成》卷四:方名:除热清肺汤组成:川贝、杷叶、尖生、瓜蒌、桑皮、麦冬、元参、赤芍、花粉、甘草。
-
茯苓五皮散
处方:赤苓、猪苓、泽泻、腹皮、陈皮、桑皮、姜皮。功能主治:水肿,脾虚泻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
甘桔牛蒡汤
《疹科正传》:甘桔牛蒡汤:处方:牛蒡子甘草桔梗玄参连翘黄芩麦冬功能主治:治咽痛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疹科正传》《麻症集成》卷三:组成:桔梗、甘草、牛蒡、连翘、玄参、川连、栀子、豆根、酒芩、射干。主治:麻疹咽喉痛,毒火上升,火郁在肺。
-
黄连柏叶汤
处方:黄连、柏叶、槐花、当归、黄芩、芥穗、枳壳。功能主治:赤痢鲜血。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
利膈汤
《普济本事方》卷四:利膈汤:处方:鸡苏叶荆芥穗桔梗(炒)防风(去钗股)牛蒡子(隔纸炒)甘草(炙)各30克人参(去芦)15克制法:上药研细末。主治:虚烦上盛,脾肺有热,咽喉生疮,腹痈脐中出脓,失护进风,角弓反张。咽痛咽疮,由于火郁,桔梗、甘草,甘桔汤也,辛苦散寒,甘平除热,为清膈利咽之要药;
-
连贝解毒汤
处方:酒炒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连翘、归身、荆芥、川贝、麦冬、力子、银花、丹参。功能主治:麻疹心脾虚火,口唇破烂。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
六仙散
《麻科活人》卷四:六仙散:处方:蚂蚁花(烧灰)2钱,莲肉2钱,薏苡仁2钱,藕节1两,钗石斛5钱,陈早米(炒)5钱。功能主治:麻后胃气虚败,不纳五谷者;吐蛔,脾胃两弱。主治:胃气痛。《洞天奥旨》卷十二:组成:黄葵花1两(晒干为末),大黄1两,滑石1两,刘寄奴3钱,井中苔5钱(身佩为末),丝瓜叶20片(晒干为末)。
-
牛蒡甘桔汤
牛蒡子桔梗陈皮天花粉黄连川芎赤芍药甘草苏木各3克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牛蒡甘桔汤主治颐毒表邪已尽,耳项结肿,微热不红而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摘录:《外科正宗》卷四《痘疹会通》卷五方之牛蒡甘桔汤:组成:炒牛蒡子1钱,桔梗3钱,甘草1钱,山豆根1钱,牛膝1钱,元参1钱。
-
七味散
《备急干金要方》卷十五方之七味散:《备急干金要方》卷十五方之七味散,其组成为黄连八分,龙骨、赤石脂、厚朴、乌梅肉各二分,甘草一分,阿胶三分。用法用量:浆水服2方寸匕,1日2次;摘录:《备急干金要方》卷十五《麻症集成》卷四方之七味散:组成:洋参、茯苓、归身、木香、藿香、甘草、谷芽。
-
益元汤
《伤寒六书》卷三方之益元汤:处方:熟附甘草干姜人参五味麦门冬黄连知母葱艾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生脉。治戴阳证。主治:麻疹,面赤身热,烦躁,饮水不入口。《丹台玉案》卷二方之益元汤:方名:益元汤组成:当归2钱,生地2钱,人参2钱,黄耆2钱,川芎1钱5分,白术1钱5分,丹皮1钱5分。用法用量:水煎服。
-
四苓六一散
《麻症集成》卷三:组成:赤苓、猪苓、泽泻、江壳、滑石、甘草、车前。主治:水入脾胃,白沫泄泻。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四顺饮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四顺饮主治燥火腹痛,大便秘结。用法用量:水煎服。《普济方》卷七十一方之四顺饮:组成:大黄1两半,川芎1两,山栀仁1两,赤芍药1两,朴消1两,当归1两,枳壳1两,甘草(炙)1两。《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四顺饮:组成:大黄、川芎、枝炭、赤芍、没药、当归、枳壳、生地、香附、甘草。
-
牛黄珍珠散
《麻症集成》卷四:组成:牛黄、珍珠。主治:痰气壅盛标闭。
-
养血益荣汤
《麻症集成》卷三:方名:养血益荣汤组成:人参、当归、红花、赤芍、黄芩、丹参、甘草、力子、连翘。主治:血虚麻白,肌瘦色枯。用法用量:水煎服。
-
养荣健脾丸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养荣健脾丸组成:洋参、归身、丹参、酒芍、柏仁、建曲、谷芽、玉竹。《医学六要》卷七:方名:养荣健脾丸组成:人参4两,白术4两,枳实1两半,当归3两,白芍3两,抚芎1两,麦冬2两,柏子仁1两。主治:血少肠胃枯涩,口干便秘,皮肤干燥,食不能运;制备方法:生地黄煎汤熬膏,神曲糊丸。
-
消毒拔翳汤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消毒拔翳汤组成:川芎、归尾、白菊、黑栀、防风、生地、赤芍、决明、木贼、薄荷、甘草。主治:麻症目有赤筋。
-
消斑饮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消斑饮组成:川连、犀角、石膏、知母、尖生栀炭、玄参、甘草。主治:热邪传里,里实表虚,阳毒发斑,血热不散,蒸于皮肤。
-
润金饮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润金饮组成:川贝、尖生、黄芩、黑栀、力子、甘草、麦冬、知母、花粉、连翘。主治:肺胃火热,口喝,咽痛。
-
清咽太平饮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清咽太平饮组成:元参、桔梗、力子、苏荷、犀角、柿霜、连翘、甘草。主治:麻症,膈上有火,早间咯血,两颊赤色,咽喉不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清热止泻汤
《明医指掌》卷十:方名:清热止泻汤组成:白茯苓1钱,滑石1钱,白术6钱,泽泻7分,川黄连(姜炒)4分。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麻症集成》卷四:方名:清热止泻汤组成:川连、滑石、茯苓、泽泻、车前、楂肉。主治:脾虚热泻。
-
犀角豆根汤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犀角豆根汤组成:犀角、元参、麦冬、力子、木通、豆根、桔梗、枯芩、连翘、甘草。主治:麻症。上焦火盛,咽喉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败毒饮
处方:酒芩、川连、连翘、川贝、桔梗、栀子、银花、力子、生地、甘草、红花、竹叶。功能主治:清火解毒。主麻疹色白,血分有热。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
防风解毒汤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痘疹全书》卷下方之防风解毒汤:别名:防风败毒散组成:防风、薄荷、荆芥、石膏、知母、桔梗、甘草、牛蒡、连翘、木通、枳壳、淡竹叶。《赤水玄珠》有灯心,诸药各等分,水煎服。《痘科类编》卷三方之防风解毒汤:组成:防风1钱,地骨皮5分,生黄耆5分,白芍5分,荆芥穗5分,大力子5分。
-
竹茹石膏汤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九方之竹茹石膏汤:处方:半夏(姜制)、赤茯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煅石膏。主治麻疹火邪内迫,胃气冲逆,呕吐。功能主治:《麻症集成》卷三方之竹茹石膏汤主治麻症吐利兼作,或滞下,火邪内迫多吐。
-
玄参地黄汤
《麻症集成》卷三:组成:尖生、玄参、丹皮、黑栀、益母、甘草、炒蒲黄。主治:麻出作热,经水不依期而至。《痘疹心法》卷二十二:组成:玄参1钱半,生地黄1钱半,牡丹皮1钱半,栀子仁1钱半,甘草1钱半,升麻1钱半,白芍药1钱。主治:痘疹衄血。附注:《麻科活人》无蒲黄。用法用量:灯心10茎为引,水煎,热服。
-
生津去燥汤
《麻症集成》卷四:组成:尖生、麦冬、沙参、谷芽、酒芍、天冬、五味、甘草。主治:心中烦躁,津液枯少,不思饮食。
-
麦冬甘露饮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麦冬甘露饮组成:麦冬、黄芩、元参、花粉、甘草、蒌仁、竹叶。主治:麻疹肝胃热盛,口渴发疮。
-
养阴抑阳汤
《麻症集成》卷四:方名:养阴抑阳汤组成:尖生、归身、枯芩、骨皮、酒芍、麦冬、川连、柴胡。主治:麻症血虚,余毒内扰,发热。用法用量:水煎服。
-
清火消毒饮
《麻症集成》卷三:方名:清火消毒饮组成:黄芩、麦冬、黑栀、知母、净花、川连、川贝、花粉、川柏、甘草。主治:疹毒之后,牙齿黑烂,时时出血,酿为走马疳疮。用法用量:水煎服。
-
朱丹山
朱丹山为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
朱载阳
朱载阳即朱丹山。朱丹山为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
-
败毒荆防汤
处方:力子、连翘、前胡、桔梗、江壳、银花、荆芥、防风、甘草。功能主治:发散托毒。主麻疹见标。用法用量:肺热、疫热,加黄芩、川连。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
柴胡泻肝汤
《麻症集成》卷四:柴胡泻肝汤:处方:柴胡、川芎、赤芍、胆草、决明、归尾、密蒙、荆芥、尖生、蝉退、甘草。摘录:《医学传灯》卷上《便览》卷一:方名:柴胡泻肝汤组成:柴胡1钱2分,甘草5分,青皮(炒)1钱,黄连(炒)8分,山栀(炒)8分,当归(酒制)1钱2分,芍药1钱,龙胆草1钱。用法用量:水煎服。
-
除疳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除疳散:处方:丁香半钱,生犀角(末)半钱,苦楝根(有子者良,赤者不用,阴干为末)半两,鹤虱半两,密陀僧1分,白槟榔(炮,锉)1分。功能主治:五疳,吐虫,腹胀羸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麻症集成》卷三:方名:除疳散组成:煅人中白、煅文蛤、烧蚕蜕纸、铜青。主治:牙疳臭烂。
-
当归养血汤
《点点经》卷一:当归养血汤:处方:当归1钱,秦艽1钱,天冬1钱,灵脂1钱,腹皮1钱,云皮1钱,川芎1钱5分,玄胡1钱5分,茯苓1钱5分,熟地1钱5分,丹皮1钱5分,甘草3分。便结,加生军。摘录:《回春》卷三《痘疹全书》卷下:别名:当归养荣汤组成:当归、川芎、生地黄、麦门冬(去心)、木通、甘草、淡竹叶、山栀仁、灯心。
-
二冬清肺饮
处方:麦冬、天冬、杏仁、连翘、甘草、川贝、知母、兜铃、力子、栝楼。功能主治:麻毒流连,肺虚气逆火郁,上气咳喘,连声不断,胸高肩耸,摇头摆手,衄血。用法用量:加糯米,水煎服。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
干姜双黄汤
处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功能主治:泻久成痢。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
济生散
《麻科活人》卷一:济生散:处方:紫草茸1钱,梅蕊1钱,凤尾草1钱,郁金1钱,牛黄1分,川山甲5分,蝉蜕(去头足)1钱。摘录:《麻科活人》卷一《麻症集成》卷四:济生散:处方:郁金、蝉蜕、牛黄、麦冬、甲珠、姜蚕、酒洗紫草、梅花蕊、凤尾草。主治:吐泻后,壮热多睡,眼目上视,时发惊悸,手足瘈疭,成慢脾风者。
-
加味五仙散
《麻科活人》卷一:加味五仙散:处方:知母2钱,贝母2钱,款冬花4钱,桑白皮7钱,桔梗7钱,芽茶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咳嗽不止。用法用量:每用1钱,杏仁煎汤调下。摘录:《麻科活人》卷一《麻症集成》卷四:组成:川贝、知母、款冬、茯苓、桔梗、桑皮、杏仁、栝楼、甘草、雨茶。主治:肺胃虚火咳嗽。
-
降气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降气丸:处方:茴香子(微炒)木香桂(去粗皮)槟榔(锉)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各30克莱菔子京三棱(煨,锉)青橘皮(汤,去白,焙)各25克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香熟)30克制法:上药丸味,捣罗为末,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治腹胁气滞,胀满疼痛。用法用量:食后热汤送下。
-
金连饮
处方:麦冬、玄参、净花、力子、防风、川连、黑栀、甘草、连翘、荆芥、知母。功能主治:麻症壮热寒热,眼赤口疮,心胸躁闷,咽干多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
利肺汤
《麻症集成》卷四:利肺汤:处方:茯苓、枳壳、川贝、力子、麦冬、橘红、木香、桔梗、蒌仁、桑皮、甘草、南朴。功能主治:麻症湿痰气壅,满闷不食。《辨证录》卷九:组成:紫苏1钱,人参2钱,白术3钱,茯苓5钱,甘草1钱,桔梗1钱,半夏1钱,神曲3分,附子1分。主治:身常入水中,遏抑皮毛,肺气闭塞,时而发热,畏寒恶冷。
-
麻黄栀子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麻黄栀子汤:处方:麻黄(去根节)半两,栀子仁7枚,甘草(炙)3分。功能主治:阴黄。功能主治:麻疹标闭,火毒内郁,烦躁,或出或不出。摘录:《麻症集成》卷三《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名:麻黄栀子汤组成:麻黄(去节)1两,山栀子仁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雄鼠粪(炒)3-7粒。
-
麻杏甘石汤
处方: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功能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
四顺清凉饮
功能主治:主治大便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者。连翘赤芍羌活防风当归山栀甘草各3克大黄(炒)6克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四顺清凉饮主治痄腮,口干,便秘。《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四顺清凉饮:组成:大黄(米上蒸,晒干)、赤芍药、当归、甘草(微炙)、青皮、枳壳各等分。
-
五仙散
处方:嫩黄耆(蜜水炒)拣参(去芦)白术(去芦,炒)当归(酒洗)各6克甘草(炙)3克功能主治:治妇人虚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发热痰嗽,喘急之甚,肌肉消削,四肢沉困,夜出盗汗,精神短少,或大便稀溏,或腹中积块,或疟母症瘕,面黄肌瘦,百药罔效。加龙眼肉5个,莲肉7个,水煎,温服。主治:肺胃虚火咳嗽。
-
天竺黄汤
《麻症集成》卷四:组成:天竺黄、郁金、僵蚕、胆星、黑栀、蝉退、甘草。主治:风痰惊。
-
四物合黄连解毒汤
《幼幼集成》卷六:组成:当归身、怀生地、杭白芍、正川芎、正雅连、川黄柏、条黄芩、黑栀仁。功效:凉血。主治:妇人火盛毒重,痘疹作热,经水不依期而至。用法用量:净水浓煎,热服。附注:《麻症集成》有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