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详说
《针灸详说》即《针灸集书》。《针灸集书》为书名。明·杨珣撰。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年),现残存朝鲜刊本卷下一册。《明史》载杨珣撰《针灸详说》二卷,一说即此书。
-
针灸集书
《针灸集书》为书名。明·杨珣撰。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年),现残存朝鲜刊本卷下一册。《明史》载杨珣撰《针灸详说》二卷,一说即此书。
-
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
子午经
《子午经》为书名。旧题周·秦越人撰。一卷本。宋《群斋读书后志》称本书:“论针砭之要,成歌咏,后人依托者。”现残存针灸避忌部分,收于《说郛》第一百零九卷。
-
疟疾的再燃
疟疾的再燃(recurrenceofmalaria)是指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疟疾发作。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
蟑迹
蟑迹(signsofcockroach)是指蜚蠊的尸体以及残存的肢、体、翅、蜕皮、粪便、空卵鞘等。
-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药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绍兴29年(1159年)南宋政府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时所用的书名。其内容全与《证类本草》同。只是作了部分改订,即“考证名方五百(或作三百)余首,证舛错八千余字。”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残存图卷一-五卷)。
-
头腔
头腔是指脊椎动物头部所具有的真体腔部分。由肠体腔囊而来的真体腔是由侧板发生的,但其中头部这部分是由鳃裂分段的结果,在圆口类以上,事实上头腔只有口前的前下颌腔(premandibularcavity)、和下颌腔(mandibularcavity)残存。
-
戴斗笠
戴斗笠是指祈州漏芦根头部的残茎及残存有鳞片状叶基维管束,顶端有灰白色绒毛,状似斗笠,俗称漏芦戴斗笠。
-
扫帚头
扫帚头是指根类药材顶端的棕丝状或纤维状物(通常是残存的叶基维管束),呈小扫帚状。例如防风、蓝刺头等。是药材的非药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