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宝本草
《天宝本草》为民间草药近代著作。一卷。书的名称是因治病草药有如天宝之义,与历史上的年号“天定”无关。撰人不详。本书将药物按药物四气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类。以歌赋的形式介绍149种草药。现有1939年刊本。
-
紫茉莉根
《*辞典》:紫茉莉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ZǐM L Gēn别名:入地老鼠、花粉头(《岭南采药录》),水粉头(《修订增补天宝本草》),粉子头、胭脂花头(《四川中药志》)。治淋浊,带下,肺劳吐血,痈疽发背,急性关节炎。(《贵阳民间药草》)③治红崩:红胭脂花根二两,红鸡冠花根一两,头晕药一两,兔耳风五钱。
-
柳根
《*辞典》:柳根:出处:《分类本草》拼音名:LiǔGēn别名: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性味:苦,寒。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附方:①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
-
毛大丁草
性味归经:苦、辛,平。1.治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水肿,淋浊,小便不通,泄泻,痢疾,气滞食积。《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大丁草:拼音名:MáoDàDīnɡCǎo别名:兔耳风[云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来源:为菊科毛大丁草属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piloselloides(L.
-
大肺筋草
《*辞典》·大肺筋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DàFèiJīnCǎo别名:肺经草、半边钱(《天宝本草》),脐风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反背红、血经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乌兜(《贵州植药调查》),乌豆草、一支箭(《贵州草药》)。双悬果卵形或稍侧向而成扁形,有刺,刺基部膨大呈鳞片状相连。
-
七星莲
七星莲为中药名。见《植物名实图考》。地白草出《天宝本草》。又名白地黄瓜、七星莲、黄瓜菜、野白菜、冷毒草。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VioladiffusaGing.的全草。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祛风清热,利尿解毒。七星莲主治:1.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痢疾,肝炎,淋浊。2.治痈肿疔疮,跌打损伤,烫伤,蛇咬伤,疥疮。
-
乌茶子
概述:乌茶子为中药名,出自《天宝本草》,为《本草拾遗》记载的乌桕子之别名。来源: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sebiferum(L.性味:甘,凉,有毒。功能主治:消肿,杀虫。手足皲裂,捣烂煎水浸泡。使用注意:忌内服。化学成分:种子蜡层含固体脂74.75%,壳含34.94%。种仁含油64.1%,内含毒素,不能食用。
-
左转藤
概述:左转藤为中药名,出自《天宝本草》,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海金沙草之别名。来源及产地: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eet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炎,支气管炎,腮腺炎,湿热黄疸,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白浊,带下。
-
白地黄瓜
概述:白地黄瓜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天宝本草》记载的地白草之别名。别名:白地黄瓜、七星莲、黄瓜菜、野白菜、冷毒草。来源及产地:堇菜科植物匍匐堇VioladiffusaGing.的全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尿解毒。1.治感冒,百日咳,目赤肿痛,痢疾,肝炎,淋浊。2.治痈肿疔疮,跌打损伤,烫伤,蛇咬伤,疥疮。
-
土当归
概述:土当归为中药名,出自《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别名:骚羊古、蜘蛛香、土当归、白花箭、蛇倒退、马蹄防风来源及产地: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PimpinellacandolleanaWightetArn.的根或全草。性味归经:辛、微苦,温。1.治感冒,咳嗽,风湿麻木,关节疼痛,疟疾,胃痛,腹痛,疝痛。肿毒,跌打损伤,蛇咬伤,鲜品捣敷。
-
一朵云
出《天宝本草》。又名一朵云、小春花、蛇不见、独脚蒿、破天云。入肺,肝经。1.治头晕头痛,小儿高热惊风,惊痫,癫狂,瘰疬,火眼,目翳,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热咯血,哮喘。2.治痈疮肿毒,蛇咬伤。全草含阴地蕨素,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鲜草煎剂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地白草
《中医大辞典》·地白草:地白草为中药名,出自《天宝本草》。别名:白地黄瓜、七星莲、黄瓜菜、野白菜、冷毒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尿解毒。2.治痈肿疔疮,跌打损伤,烫伤,蛇咬伤,疥疮。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常具白色柔毛。萼片5,披针形,边缘具白毛,基部延长成附属物;"③《云南中草药选》:"微苦,寒。
-
四叶苹
概述:四叶苹为中药名,出自《天宝本草》,为《吴普本草》记载的苹之别名。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十字草、夜合草、水浮钱。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血,除烦安神。1.治黄疸,疟疾,小儿夏季热,尿路感染,急性肾炎,脚气,水肿,吐血,衄血,崩漏,心烦不眠,消渴,感冒,小儿夏季热,急性结膜炎。
-
白筋根
概述:白筋根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贵州民间药物》记载的刺三加之别名。别名:三加皮、三叶五加、三甲皮、刺三加、白竻根。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1.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胁痛,黄疸,肠炎,风湿关节肿痛,腰膝酸疼,筋骨拘挛麻木,白带。
-
海金沙草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淡,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附方:①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夷坚志》)②治血淋:左转藤、小萹蓄,水煎服。
-
茴香根
《*辞典》:茴香根: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u XiānɡGēn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根。7月间采挖。油含莳萝油脑、α-松油烯、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温肾和中,行气止痛。治寒疝,胃寒呕逆、腹痛,风湿关节痛。治肾气冲心卒痛。③《天宝本草》:治胃气胀满。
-
建兰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i nL nGēn别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兰花根(《分类草药性》)。治咳嗽吐血,肠风,血崩,淋病,白浊,白带,跌打损伤,痈肿。痰嗽后吐血。⑤《四川中药志》:除风邪,理气。外用:捣汁涂。清水煎汤调乌糖服。④治妇女干病:蕙兰根、百节藕、石竹根、黄精。
-
面根藤
《*辞典》:面根藤: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Mi nGēnT nɡ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救荒本草》),奶浆藤(《分类草药性》),面根草、狗儿完(《天宝本草》),小旋花(《植物学大辞典》),南面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常春藤叶夫剑、狗儿蔓(《陕西中草药》)。单叶互生;
-
牛屎树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Ni ShǐSh 别名: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花单性,雌雄同株;雌雄柔荑花序各单生于叶腋间,雄花序伸长,每1苞片有花3朵,雌花序球形,每苞片有花2朵.性味:性平,味涩,有小毒。附方:①治麻疯:牛屎树、小米柴,三棱草(八面风)各半斤。
-
女儿红根
《*辞典》:女儿红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Nǚ rH nɡGēn别名:鸭公青(《草木便方》),鸭公头、消黄散(《贵州民间药物》。(《四川中药志》)②治热淋:鸭公青、木通,车前仁、石韦根。(《贵州民间药物》)④治病后虚或干血痨:鸭公头一两,炖肉吃(《贵州民间药物》)⑤退高烧:鸭公头根一两,煎水服。
-
糯米藤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带根全草。托叶阔卵形。①《天宝本草》:治跌打伤,痒疬,诸疮痈疽发背。⑤《四川中药志》:健脾补肾。治疔疮,九子疡,小儿食积胀满,外伤出血。附方:①治湿热白带:鲜蔓薴麻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痈疮脓肿:雾水葛适量捣烂,初起者加食盐少许调敷;
-
七里香
概述:七里香为药名:1.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根;9月采挖,晒干。"附方:①治血瘀症瘕:七里香、蜀羊泉、莪术、三棱。(《四川中药志》)②治小儿疳积:醉鱼草根、爵床各二钱,黄麻叶一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阿利藤又名念珠藤、瓜子藤、满山香、七里香。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脾虚泄泻,湿性脚气,经闭,跌打损伤。
-
青酒缸
3出复叶,顶生小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5~叶中含当药素等黄酮甙、刀豆氨酸等氨基酸,尚含酚类、糖类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散瘀。⑤《湖南药物志》:祛风,杀虫,利尿。附方:①治小儿疳积:小槐花全草三钱。③治汤火伤溃烂:山蚂蝗叶捣汁洗或捣烂敷。
-
三加皮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三加皮:三加皮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天宝本草》记载的刺三甲之别名。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煎服:15~《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加皮:来源: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毛蕊三加(藏三加)AcanthopanaxlasiogyneHarms,以根皮入药,称“三加皮”。
-
水泽兰
《*辞典》:水泽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uǐZ L n别名:扯根菜(《救荒本草》),水滓蓝(《天宝本草》),水杨柳(《贵州民间药物》)。秋后割取全草,晒干。心皮5,由基部互相连接直达中部,柱头头状,胚珠多数。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贵州民间药物》)②治水肿:水泽兰一两。
-
天荞麦根
出处:《李氏草秘》拼音名:TiānQi oM iGēn别名:金锁银开(《李氏草秘》),苦荞头(《草木便方》),野荞子(《分类草药性》),铁石子(《天宝本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蓝荞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荞麦三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开金锁、苦荞麦根(《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疯犬咬伤。
-
透骨香根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根。生境分布:产四川、贵州等地。附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透骨香根一两,小血藤五钱,白龙须一钱,牛膝五钱。(《贵阳民间药草》)②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经闭:透骨香根三至四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③治劳伤吐血:搜山虎、霸王七、竹节七。
-
乌桕子
《中医大辞典》·乌桕子:乌桕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辞典》·乌桕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WūJiùZǐ别名:乌茶子(《天宝本草》)。"功能主治:杀虫,利水,通便。①《本草拾遗》:"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阴下水气。治大便秘结,水肿病,寒火结胸。"用法用量:外用:榨油涂、捣烂敷擦或煎水洗。
-
香蒲
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形;(《金匮要略》蒲灰散)②治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两,半夏曲六钱,川贝母五钱,苏子四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枳实、沉香各一钱。
-
杏叶防风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杏叶防风的根或全草。基生叶心脏形或卵状心形,长2.5~治九种胃气痛,胸腹寒胀气疼,寒疝偏坠,截寒热往来痰疟。④《贵阳民间药草》:温中散寒,止痛。治中寒发痧,胃痛,腹痛。⑤《四川中药志》:治流痰,蛇咬伤,及凉寒咳嗽。⑥《云南中草药》:行气健胃,祛风除湿,解毒截疟。研末或浸酒。
-
元元草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Yu nYu nCǎo别名:荔枝草(《天宝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元元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单叶,对生;花冠淡紫色,2唇形,基部筒状,上唇盔状,下唇平展;雄蕊4,2强,花药有毛。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间。功能主治:《天宝本草》:消肺经火,治咳嗽,耳边黄水疮。
-
棕榈花
《*辞典》:棕榈花: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拼音名:ZōnɡLǘHuā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花。原形态:详棕榈皮条。功能主治:治泻痢,肠风,血崩,带下,瘰疬。①《本草拾遗》:破血,②《履巉岩本草》:食之破妇人血气,不作胎孕。附方:治大肠下血:棕笋(即棕榈之花苞)煮熟切片,晒干为末,蜜汤或酒服一二钱。
-
三叶五加
概述:三叶五加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别名:刺三甲、三加皮、三叶五加、三甲皮、刺三加、白竻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舒筋。1.治感冒发热,咽痛,头痛,咳嗽胸痛,胃脘疼痛,胁痛,黄疸,肠炎,风湿关节肿痛,腰膝酸疼,筋骨拘挛麻木,白带。2.治跌打损伤,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
开喉剑
概述:开喉剑为中药名,出自《天宝本草》,为清·刘士季《草木便方》记载的八爪金龙之别名。别名:八爪龙、开喉剑、大罗伞、珍珠伞来源及产地: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Ardisiacrispa(Thunb.)A.DC.的根及根茎。1.治咽喉肿痛,咳嗽,咯痰不爽,风湿痹痛,湿热黄疸,白浊,睾丸肿痛,肾炎水肿,痢疾,煎服:15~
-
白花箭
概述:白花箭为中药名,出自《修订增补天宝本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杏叶防风之别名。别名:骚羊古、蜘蛛香、土当归、白花箭、蛇倒退、马蹄防风。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温中,活血消肿。1.治感冒,咳嗽,风湿麻木,关节疼痛,疟疾,胃痛,腹痛,疝痛。肿毒,跌打损伤,蛇咬伤,鲜品捣敷。
-
刺梨根
《*辞典》:刺梨根: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L Gēn别名:茨藜子根(《天宝本草》),茨藜根(《贵阳民间药草》)。治胃痛,泄泻,痢疾,遗精,崩漏,带下,久咳。治久咳,久痢。④《四川中药志》:治痔疮,牙龈肿痛。(《贵州民间方药集》)③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
-
过江龙
柳叶菜科植物水龙的全草·《中医大辞典》·过江龙:过江龙为中药名,出自《天宝本草》,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过塘蛇之别名。别名:天青地白草、薅田藨、蛇泡竻、红锁梅、过江龙、五月红、草杨梅、毛叶仙桥。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
-
地骷髅
别名:地枯萝、枯萝卜、空莱菔。3厘米的支根或支根痕;(《医宗汇编》)②治黄疸变为臌胀气喘,翻胃,胸膈饱闷,中脘疼痛,并小儿疳疾结热,噤口痢疾,结胸伤寒,伤力黄肿,并脱力黄各症:人中白(以露天不见粪者方佳,火煅醋淬七次)一两,神曲、白卜子、地骷髅各五钱,砂仁二钱(以上俱炒),陈香橼一个。
-
隔山消
《*辞典》:隔山消:出处:《纲目》拼音名:G ShānXiāo别名:隔山撬(《分类草药性》),隔山锹(《天宝本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治胃痛腹胀,虚劳,肾虚腰痛,阳萎,小儿痞块,白带,乳汁不足。(《陕西中草药》)⑦治小儿疳疾,隔食,并能开胃健脾:隔山消、苦荞头、鸡屎藤、马蹄草、鱼鳅串、侧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