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书名。根据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本,加入金大定丙午(1186年)闲邪聩叟《针灸避忌太乙图序》改成五卷本,即现今通行本。2载十二经穴(从四肢向躯干排列)、督脉穴和任脉穴(从上向下排列);5分为十二部,介绍各穴的主治和针灸法,对经络腧穴也进行整理并有所增益。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书名。次年,王惟一又铸成“铜人”二座,与书配合,故全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书中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参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金人闭邪瞆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 
- 
					
						闲邪聩叟 闲邪聩叟为金代针灸家。名姓里籍不详。亡名氏在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时曾将闲邪聩叟的《针灸避忌太乙图序》增入,成为现今通行的五卷本。名《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