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集成
《麻疹集成》麻疹专著。二卷。清·朱楚芬撰。刊于1824年。卷上为麻疹总论及麻疹分期的辨证论治;卷下论麻疹的各种兼证及证治。全书共50余篇,均系集录整理前人的著作而成。现存初刻本。
-
麻疹作痢
又名夹疹痢。《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症见麻疹患者腹痛下痢,或赤或白,与赤白相兼。由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导滞止痢。用清热导滞汤。切不可用收涩敛邪之剂。
-
宁嗽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之宁嗽汤:组成:桔梗、半夏、枳壳、陈皮、前胡、葛根、桑白皮、茯苓、苏叶、杏仁、甘草。加生姜、葱。摘录:《仁斋直指方论》卷八《赤水玄珠》卷九方之宁嗽汤:组成:五味子15粒,茯苓1钱,桑白皮1钱2分,陈皮1钱,知母1钱,马兜铃1钱5分,川芎1钱,麦冬1钱2分,粉草5分。
-
参莲饮
处方:人参、川连、谷芽、陈皮、莲肉、木香、茯苓。功能主治:下痢日久,胃中虚热,噤口不食。用法用量:加陈米煎服。摘录:《麻疹集成》卷四
-
健脾止泻汤
处方:茯苓、芡实、建曲、楂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泄泻。用法用量:气滞,加槟榔、枳壳。摘录:《麻疹集成》卷四
-
朱楚芬
朱楚芬清代医家。字茝滨,宛平(今属河北)人,道光(1822-1850)年间名医,因见痘疹专书甚为罕见,而世人学无指归,乃搜辑金元以至明清诸名家有关痘疹之专论,集成《麻疹集成》二卷、《痘疹集成》四卷,现有刻本行世。
-
麻风疮
麻风疮病证名。出《麻疹集成》。指小儿麻疹收没之后,遍身生疮,痒甚,心烦等。多由麻疹余毒未消,复感风邪所致。治宜疏风解毒。用消风散或大连翘饮加减。
-
夹疹痢
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下痢,或赤、或白,与赤白相兼者,不可轻用收涩之剂,宜清热导滞汤(《医宗金鉴》:山楂、厚朴、生甘草、枳壳、槟榔、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牛蒡子、青皮、黄连)。
-
蝉退饮
处方:蝉退、当归、防风、赤芍、茯苓、石决、蛇蜕、川芎、羌活、白蒺藜、苍术、甘草。功能主治:目有旋螺突出。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疹集成》卷四
-
犀角消毒散
处方:牛蒡子甘草荆芥防风各15克犀角(镑)0.6克金银花0.9克功能主治:治小儿斑疹、丹毒,发热痛痒。《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方名:犀角消毒散组成:荆芥穗、防风、甘草、鼠粘子、羌活、白芷、独活、桔梗各等分。《麻疹集成》卷四:方名:犀角消毒散组成:犀角、力子、川连、净花、天冬、连乔、荆芥、甘草。
-
消斑青黛饮
《回春》卷二:方名:消斑青黛饮组成:柴胡、玄参、黄连、知母、石膏、青黛、生地黄、山栀、犀角、人参、甘草。主治:热传里,里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轻如疹子,重则如锦纹,重甚则斑烂皮肤。胃虚故热毒乘虚入里,而发于肌肉也。主治:阳毒发斑。附注:方中黄芩,《幼科指南》作 黄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