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砭法
砭法指用砭石或陶瓷碎片刺割体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见马王堆汉墓帛书《脉法》。《片玉心书·丹毒门》:“砭针法:用磁瓦片打成尖锋,以筷子夹定扎住连刺,令出恶血。”《儒门事亲》:“走马喉痹…无如砭针出血,血出则病已。”
-
瘴疽
瘴疽病名。该病因感受山岚瘴气积久而成。症见患处初为黑色,稍硬,重按方微疼,五、七日待毒势出后可变软,色转为青,如拳击之状,并伴见身发寒热如疟,头颤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紧小等全身症状。病中如见黑色时,可速用砭法,令出恶血,随即服不换金正气散加羚羊角,以泄邪毒。若出脓液,治可同外痈。
-
砭镰法
又名砭法、飞针。是指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的皮肤或黏膜上浅刺,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外治法。适应证:砭镰法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丹毒、红丝疗等。即用砭石之尖锋,或刀锋在疮疡患处,浅浅刺破,使内蕴热毒及脓血得以外泄,以达消肿、排脓、止痛之目的。注意事项:慢性的阴证、虚证禁用。
-
上水鱼
上水鱼为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由血热为外寒所束,血瘀凝结而成。其证肿如高埂,长若鱼形,色紫作痛。治宜用砭法,兼用二黄散香油调敷。内治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内服活血散瘀汤。
-
飞针
飞针即砭镰法。见《疡医准绳》卷一。①《黄帝内经灵枢·玉版》:“已成脓血者,其惟砭石铍锋之可取也。”②若为丹毒,可用瓷片浅刺患处,放出恶血;红线疗(急性淋巴管炎)时,可沿红线消毒后,多用三棱针先挑断红线近心端,然后沿红线每隔1寸挑断之,并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针孔周围皮肤,微令出血,使毒邪不再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