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罐
起罐为拔罐术语。指拔罐后将火罐除去的方法。起罐时常先用手指按压罐口边的皮肤,使罐口与皮肤间形成一个孔隙,让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就可松脱。起罐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
火罐法
概述:火罐法(firecupping)是利用点火燃烧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的拔罐疗法。操作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贴棉法等,根据病情选用适宜方法。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待拔罐部位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3.注意患者全身和局部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起罐,卧床休息,或与晕针同样处理。
-
火罐疗法
概述:火罐法(firecupping)是利用点火燃烧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的拔罐疗法。操作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贴棉法等,根据病情选用适宜方法。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待拔罐部位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3.注意患者全身和局部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起罐,卧床休息,或与晕针同样处理。
-
拔罐术
名称:拔罐术适应证:拔罐术适用于局部拔罐多用于风寒阻络证。若辨证取经配穴,可用于黧黑斑、粉刺及其他各种损容性疾病。2.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5~4.针罐先施行针刺法,留针时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留罐10~5.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点刺出血后,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上,留罐10~
-
吸简疗法
概述:吸简疗法即拔罐法,亦称吸筒法。常用拔罐方法有投火拔罐法,抽气拔罐法,水罐法,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法等。此法于消毒皮肤后,先用皮肤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或平口小刀浅刺,根据不同的疾病,刺激量的要求,分为:轻刺、中刺、重刺三种。
-
小宽针疗法
小宽针疗法是以小宽针为主,拔罐、推拿为辅的综合疗法。起罐后用消毒纱巾压在穴位上按摩,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往复数分钟,碘酊棉球消毒穴位贴上胶布,24小时后取下。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如头、项、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跟骨刺等,尤其对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效果更佳。
-
挤压罐法
挤压罐法是通过对罐具的挤压形成罐内负压的拔罐方法。常用罐具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外形与玻璃火罐相似但不透明。操作时用力将罐挤压到一定程度(根据需要的吸拔力大小决定挤压程度),再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并压紧,放松挤压后,罐具靠本身弹力恢复原状,罐内形成负压而吸拔住罐具。
-
水罐
水罐为火罐放入水(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中煮沸应用,故名。使用时,将罐子颠倒用镊子夹出,用折叠毛巾紧扪罐口,吸去水液,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参见水罐法:水罐法为拔罐法的一种。倘在留罐期间,发生疼痛或有灼热感时,立即起罐检查,以免烫伤。此法具有通经活血,逐寒祛湿的作用。
-
竹罐疗法
操作名称竹罐疗法适应症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疖与痈已形成脓肿者、肌炎、落枕、关节炎、腰腿痛、神经痛等。禁忌症重症心脏病、浮肿、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及腰部,拔罐部位有皮肤病、静脉曲张或癌肿者。方法及内容1.选择无裂纹、质量好的竹罐,长约8cm~4cm,投入已煮沸的药锅内。起罐时同火罐疗法。
-
电动负压拔罐机
电动负压拔罐机是根据传统的拔火罐法,结合电动小型真空泵能产生负压的原理,研制成的一种新型治疗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采用电动机真空泵,从特制的杯形玻璃罐抽气使其产生负压,吸着于皮肤。60千帕的负压,如再大,可达75~使用时,将吸引管连接在火罐的胶栓上,使罐内形成负压,即可吸附在皮肤上。20分钟后起罐。
-
刺络拔罐
又称刺血拔罐。操作方法:施术穴位或患处作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三棱针、注射针或粗毫针点刺皮肤渗血,或挑刺皮下血络或纤维数根,然后拔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适应证:刺络罐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
张角
张角为古拔罐术语。张:开;起。角:火罐。即起罐。《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窍旁……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絜以小绳。”
-
水罐法
水罐法为拔罐法的一种。倘在留罐期间,发生疼痛或有灼热感时,立即起罐检查,以免烫伤。具有通经活血,逐寒去湿的作用。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气管炎,早期乳腺炎等症。药罐法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煮药罐与贮药罐二类。
-
针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证。针罐法的分类:常用针罐法有以下几种:留针罐法:在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留罐5~10分钟后启罐、出针。挑刺部用创可贴贴1~刺络罐法适用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