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针
石针即针石。《礼记·内则》:“古者以石为针,所以为刺病。”通称砭石。是古时用以切割皮肤,排脓放血的一种医疗工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
石
3.用石针砭刺;5.脉象的一种;《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制砭石大小。”隋·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砭石石针·石:石指石针。《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黄帝内经灵枢·天年》:“其肉不实,数中风寒。”
-
针石
针石即石针,通称砭石。是古时用以切割皮肤,排脓放血的一种医疗工具。《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针石为古代针刺工具名。又名箴石。《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王冰注:“夫卫气留满,以针泻之;结聚脓血,石而破之。
-
石蕨
拼音名:Sh Ju 别名:石豇豆、石豆角、石针、石小豆、鸭舌韦、鸭舌鱼鳖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石蕨属植物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Gies.)Ching[S.taeniodes(C.Chr.)Ching],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咯血,吐血,衄血,崩漏。
-
石砭针
石砭针为砭石之一种。其形如针,因名。或称石针。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出土。针长4.5厘米,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刃部宽0.4厘米;中身有四棱略扁,横断面呈矩形,可以容纳拇、食二指挟持。
-
针
从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的参证可知,我国古代所用的医针有石针(砭石)、竹针和金属针。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葬中发掘出医用金针四枚、银针五枚,形状与《内经》中所载的九针中的圆针、锋针、圆利针相似。针刺·针:针指针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
-
针艾
概述:针艾:1.针灸;《黄帝内经灵枢·通天》:“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针艾:针艾是指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鑱石针艾治其外。”针用于刺,艾用于灸。针艾是从用具而言,刺灸是从应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