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诊尺肤
诊尺肤为切诊内容之一。肘关节内侧(尺泽穴)至寸口的皮肤,称尺肤。诊察这部分皮肤的缓急、滑涩、寒热等情况,结合全身症状、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
-
论疾诊尺
《论疾诊尺》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尺,尺肤,即自肘至腕的皮肤。本篇讨论了各种疾病的成因,症状,和诊尺肤在诊断上的意义,故名。指出诊尺肤的润泽、粗糙、肉的坚实与脆弱、寒热等各种现象,有助于测知内脏的盛衰和病变情况。此外,还介绍了诊目、诊齿、诊血脉、诊妇女怀孕、诊小儿病等方法。
-
尺肤诊
尺肤诊即诊尺肤。肘关节内侧(尺泽穴)至寸口的皮肤,称尺肤。诊察这部分皮肤的缓急、滑涩、寒热等情况,结合全身症状、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
-
金子久
金子久(1870-1921年)清末民初医家。治虚损杂证,主张以《金匮要略》为准则,吸取东垣、丹溪、景岳、喻昌、叶桂等诸家长处。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切脉,对诊尺肤、察咽喉有独到经验,重视脾胃,推崇“轻可去实”,方药清灵甘淡,讲究炮制,善用药引。著有《金子久医案》(1927年)、《和缓遗风》、《问松堂医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