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伤燥论
《伤燥论》为书名。清·张节撰。刊于1909年。作者以《内经》理论为指导,阐述伤燥的病原、病证、病脉、病忌及病辨,并附列治疗方剂;后一部分介绍与燥气有关的杂病,杂论燥气以及所产生病理、病证的关系,是一部叙述燥气为病的专著。现存《张氏医参附经》本。
-
郑承洛
郑承洛清代医家。名医郑宏纲次子。初学举子业,工诗文,后改习医,与兄承瀚得家传,精喉科,兼擅幼科、痘科,名噪一方。撰《熟地黄论》、《医叹燕窝考》,抨击时医误人。又著《咽喉伤燥论》、《胎产方论》、《杏庵医案》、《秋斋偶记》(约撰于1810年,今附《喉白阐微》末)。子钟泰、钟寿,孙大樽,皆继其业。
-
张节
张节清代医家。字心在,号梦畹。安徽歙县人。生而聪颖,能诗文,兼通医学。尝著《张氏医参》七种,即《医学一得》、《持脉大法》、《本草分经》、《瘟疫论》(摘抄吴又可原著)、《痘源论》、《伤燥论》、《附经》等。现有刊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