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欲
寡欲养生术语。意即节制或禁绝欲求。其中“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意。广义指人的一切欲望;狭义专指性欲。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养生学甚为强调节制性欲。参见情欲条。
-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明·万密斋著。其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
正性
正性为养生术语。指人体保持精神安定,志闲寡欲。《正一法文修真旨要》说:“人能正性而合元气,少思寡欲,去智离形,然后可以示之。”
-
脏连固本丸
《回春》卷四:方名:脏连固本丸组成:怀生地6两,干山药4两,茯苓3两(去皮),牡丹皮3两,泽泻2两,山茱萸4两(去核),黄连4两,黄柏3两,知母(去毛)2两,人参2两,当归2两,皂角2两,槐角3两,天花粉2两。制备方法:上为末,用豮猪大肠头1段去油,灌入药末,两头线扎住;用药禁忌:戒醇酒厚味。
-
皇甫谧
曾汇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有关内容,取其精要,删其浮辞,撰成《针灸甲乙经》十卷,对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腧穴定取、刺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都作了一次系统的总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皇甫谧215-282年。
-
服气
即以调息行气为主的一类气功功法,又称为“食气”。又《晋书·张忠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服气功法可包括调气、淘气、咽气、行气、散气、委气、炼气、闭气等环节,又有导引、按摩、咽津等辅助手段。通过服气,既可养生却老,又可作为辟谷的配合方法。
-
蒋宗武
蒋宗武明代医家。江苏武进人。家世业医,曾祖达善为吴越名医,承家学,宗武亦以医名。天顺(1457-1464年)间征入太医院,授以御医,又擢为院判、院使等职,后晋升为礼部左侍郎。周太后、英宗病,经治皆获良效。其提倡保身养气之道,谓保身莫若寡欲,养气莫若省心,有一定影响。著有《医录》一书,已佚。
-
摄生三要
《摄生三要》养生专著名。作者认为聚精、养气、存神为摄生的三大纲要,故名,并以此分卷论述。谓聚精的要点有五:寡欲、节劳、息怒、戒酒、慎味。养气起自调息,息调而胎息成,则可延年长寿。“检尽万卷丹经,总不出此玄机,摄生之要,尽在此矣。”收入《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二十种。
-
郑观应
《郑观应》清末著名思想家。光绪十二年(1886年)得病,研究养性之法,谓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故辑中外先哲要语名言;兼录食疗、外功、按摩、导引,为《中外卫生要旨》四册(1890年)。另辑《备急验方》两卷(18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