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四支解堕
四支解堕为症状名。指手足四肢怠惰松懈如脱的症状。由于脾失运化精微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可见于虚劳等证。
-
四肢懈惰
四肢懈惰为症状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指手足四肢怠惰松懈如脱的症状。由于脾失运化精微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可见于虚劳等证。
-
脾痹
是指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以四肢倦怠,脘腹痞满,隐隐作痛,大便溏泻,纳差,面黄,下肢浮肿,肌肉麻痹不仁,脉或弦滑或虚细等为常见症的痹病。脾痹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脾痹的治疗:可用黄芪丸、白术汤、大半夏汤、枳术丸、保和丸、四君子汤等方。
-
呕汁
呕汁证名。呕吐清水或涎汁。寒湿乘脾所致。《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内经吴注》卷十二:“寒气乘之故发呕,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详见吐清水、吐涎沫条。
-
解堕
解(xiè,音懈)堕同“懈惰”。倦怠无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
汁
《素问·腹中论》:“以四乌鲗骨一(艹^虑)茹二物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③指饮食中的精微物质。《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④指胃中津液。《素问·痹论》:“脾病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灵枢·上膈》:“寒温不时,则寒汁留于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