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枳壳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枳壳汤:处方: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3克大腹皮19.克(锉)百合牵牛子(炒)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赤芍药桑根白皮(锉)各9克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阴干)15克制法:上九味,粗捣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枣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
黄连木香汤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秘方》:黄连木香汤:处方:枳壳1两(去瓤,生用),黄连1两,木香2钱。功能主治:肠风下血。用法用量:上先隔宿煎枳壳汤停起,次日清晨,用水1大盏,煎黄连、木香,煎至8分,去滓,入冷枳壳汤作半碗,空心就床口服。主治:疟后痢疾。用法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
-
滑胎枳壳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滑胎枳壳散:处方:枳壳(去瓤.入月,日进三服。常服养胎益气,安和子脏。用法用量:瘦胎枳壳散(《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宽肠枳壳散(《婴童百问》卷七)、瘦胎枳甘散(《医学入门》卷八)、枳壳宽肠散(《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枳壳散(《准绳·类方》卷三)。
-
秘方枳壳汤
《医学正传》卷五引《局方》:方名:秘方枳壳汤别名:枳壳汤、枳壳川连汤组成:枳壳1两(麸炒黄色),黄连2两(以槐花4两同炒,去槐花不用)。主治:大便肠风下血。膏粱厚味,致热积腹痛。用法用量:量水煎浓汁,食前温服。附注:枳壳汤(《杏苑》卷五)、枳壳川连汤(《症因脉治》卷四)。
-
紫草甘草枳壳汤
《玉机微义》卷五十:方名:紫草甘草枳壳汤别名:紫草茸甘草枳壳汤组成:四圣散加木通。主治:疮疹。附注:紫草茸甘草枳壳汤(《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
旋覆汤
处方:旋覆花、五味子、前胡、麻黄(去节)、赤芍药、半夏僸、杏仁(去皮.功能主治:治产后伤风,感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宁。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名:旋覆汤组成:川芎、细辛、赤苓、前胡、鲜枇杷叶、旋覆花。主治:热痰头目痛。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
黄栝楼散
处方:黄栝楼1枚,白矾3两,猬皮1片(锉)。制法:上件药,都入瓷瓶内,盖口,以炭火渐煅令通赤,候冷取出,细研。功能主治:妇人痔疾。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枳壳汤调下。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
治痢丸子
《丹溪治法心要》卷二:方名:治痢丸子组成:侧柏叶、黄连、黄柏、黄芩、当归、芍药、粟壳、生地黄、地榆、枳壳、香附、木香、槟榔。加减:有食有积、腹痛,加莪术、三棱、缩砂。《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急救仙方》:方名:治痢丸子组成:大半夏2个,巴豆7粒(去壳),百草霜1钱,京墨1粒(如半夏大)。
-
三味黄丸子
《医方大成》卷一引《经验秘方》:方名:三味黄丸子组成:黄连8两,枳壳4两,黄柏4两。主治:诸痢。加减:如里急后重,加枳壳汤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黄丸子。
-
痔漏熏洗法
痔漏熏洗法痔漏外治法之一。指用药物煎汤先薰后洗之治疗方法。出《五十二病方》。临床常用方剂有五倍子汤、荆芥汤、却毒汤、枳壳汤等。该法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收敛祛毒之作用。适用嵌顿性内痔、血栓外痔、炎性外痔、肛裂、脱肛、肛漏、肛周脓肿等多种病。
-
臭椿皮散
处方:臭椿树白皮2两(微炙,锉),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鸡冠花1两(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槐鹅1两(炙令黄)。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积年肠风泻血,谷食不消,肌体黄瘦。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枳壳汤调下。摘录:《圣惠》卷六十
-
秘方化滞丸
处方:南木香(坚实者,不见火)丁香(去苞,不见火)青皮(四花者,去瓤)红橘皮(水浸,去白)黄连(大者)各7.5克京三棱(慢火煨)莪术(慢火煨)各15克半夏曲(拣白净半夏研末,生姜自然汁和为饼,晒干)7.5克制法:上药八味,晒干,和研为细末。诸气痛,生姜、橘皮汤下;
-
硼砂丸
处方:麝香30克(研)硼砂(研)甘草(浸汁,熬膏)各300克牙消(枯研)60克梅花脑(别研)22.5克寒水石(烧通赤红)1.56千克制法:上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300克作400丸。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方名:硼砂丸组成:木香、沉香、巴霜、青皮、铜青、硼砂。主治:咽喉肿痛,及走马喉痹。
-
万应痢疾丸
《良方汇录》:方名:万应痢疾丸组成:大归身8钱(米炒),广皮1两2钱(炒),木香8两(晒),茅术1两2钱(盐水炒),紫厚朴1两2钱(姜汁炒),枳壳(麸炒)1两2钱,白豆蔻8两(去衣炒),生甘草8两,小木通8两,蓬术(醋炒)8两,三棱(醋炒)3两,陈米1升(用巴豆49粒同炒至米黄为度,去豆用米,磨粉入药)。
-
四季侧柏散
《奇效良方》卷五十一:组成:侧柏(烧存性。春采东,夏采南,秋采西,冬采北)。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糯米饮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一方用侧柏叶一斤(洗,炙),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枳壳汤调下。
-
墨龙丸
《圣惠》卷七十三:方名:墨龙丸组成:黑龙尾煤1两,乱发灰1两,神曲(微炒)1两。主治:妇人痔疾下血,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以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
胎实不安
胎实不安病名。指因邪气盛实引起的胎动不安。若呕吐不止者,参橘汤,停痰加枳壳、半夏;食滞胀满者,小和中饮;肝气滞逆胀满者,解肝煎;怒动肝火者,化肝煎;脾肺气滞上攻作痛者,紫苏饮;气滞兼火者,枳壳汤,气滞加陈皮、茯苓。”
-
蛙
气味甘、寒、无毒。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领先取出,去掉蛙的皮、肠,只吃蛙肉和猪肚,酒磁定。此方名“蛤馔”。2、水蛊腹在。3、毒痢噤口。用青蛙一个,烧存性,研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5、恶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眼,顶上露出舌状物,毒孔透里)。属于无尾两栖类。
-
长葫芦万安散
处方:锦纹大黄4两(微炒),槟榔半两,地萹蓄半两,小茴香4钱,麦芽1两半,瞿麦半两。功能主治:酒积。妇人血积,酒调下;肾气,川楝子汤调下;淋疾,车前子汤调下;疸疾,茵陈汤调下;心热眼疾,灯心、山栀汤调下;痔疾,枳壳汤调下;渴疾,葛根汤调下。摘录:《永类钤方》卷三引玉宵方
-
豆牛子散
处方:豆牛子(豆叶上生者)2-7枚(以糯米同炒令米黄),麝香半钱(细研)。制法:上药同研如面。功能主治:瘰疬头多,经久不愈,脓血不止,疼痛。用法用量:别取枳壳末3钱,用水1盏,煎至4分,去滓,调下散子半钱,五更时服。良久觉腹痛,但只以枳壳汤细细呷之,即自止。有恶物从小肠出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