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主升发
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主持气上升、发泄的功能,对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升发泄散。肝之升发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与情志方面。升发太过,则阳气上亢,急躁易怒。
-
疏涤
疏涤疏通荡涤郁积。《素问·汤液醪醴论》:“五脏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
-
梳法
梳法推拿手法名。见《理瀹骈文》。又称疏法。五指展开,以指面和掌面为接触面,如梳发状在体表作轻轻的滑动。有疏通积滞的作用。
-
导
导①疏通引导。《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②逐除,即用疏导之法逐邪外出。《灵枢·水胀》:“石瘕…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③教导,启发。《灵枢·逆顺肥瘦》:“以言导之,切而验之。”
-
疮疡和营法
疮疡和营法疮疡内治法则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运用调和营卫,促使经络疏通,以达消肿止痛目的之方法。该法适用于痈疽初起,且多与它法并用。如和营祛瘀宜用活血散瘀汤;养血和营用桂枝加当归汤等。
-
羌桂四物汤
《金鉴》卷四十四:方名:羌桂四物汤组成:四物汤加羌活、桂枝。功效:疏通经络。主治:血脉壅阻所致经行身痛而无表证者。
-
通络止痛
通络止痛:治法。通过疏通经络而消除疼痛,适用于脉络阻痹不通所致之疼痛。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穿山甲。代表方剂如复元活血汤等。
-
舒筋活络
舒筋活络为治法。又称“舒筋和络”。指用具有舒畅筋脉、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经气不利、筋肌挛急病证的治法。
-
舒筋和络
舒筋活络为治法。又称“舒筋和络”。指用具有舒畅筋脉、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经气不利、筋肌挛急病证的治法。
-
活血通络
活血通络为治法。又称“祛瘀通络”。指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瘀血凝滞、经络受阻所致病证的治法。
-
祛瘀通络
活血通络为治法。又称“祛瘀通络”。指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作用的方药治疗瘀血凝滞、经络受阻所致病证的治法。
-
药膏疗法
药膏疗法为治法。指将外用药膏敷贴于肌肤,药膏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邪外出的作用,以治疗损伤、骨折、局部感染等的方法。
-
中渎之腑
中渎之腑指三焦。三焦是一身气化和水谷出入的道路,功能如沟渠的疏通,故称。《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
-
和解少阳剂
和解少阳剂(reconcilingshaoyangformula)是指以疏通调和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外感热病邪在少阳(半表半里)的方剂。
-
刺卫
刺卫为三变刺法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有言:“刺卫者出气”。指病在卫分时,针刺出气以疏通卫气为主的刺法。
-
通乳消痈
通乳消痈为治法。指用具有疏通乳络、消散痈肿作用的方药,治疗乳痈的治法。
-
四物合匀气散
《幼幼集成》卷六:组成:当归身、川芎藭、京赤芍、怀生地、南木香、京楂肉、炙甘草。功效:妇女经水疏通之后,以此调气血。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服。
-
理气行滞
理气行滞为治法。指用具有调理气机、疏通阻滞作用的方药治疗气滞证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