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空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不孕,遗精,阳痿,疝气,癃淋,衄血,呕吐,肠鸣泄泻,背寒,腰脊痛,下肢不仁,腰痛,小便不利,遗尿,下肢痿痹,带下,腰骶疼痛,阴挺,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现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疗阴痒,子宫脱垂,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骶髂关节炎,下肢瘫痪等。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
绳藻
拼音名:ShénɡZǎo别名:海麻线、麻绳菜、海嘎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绳藻科植物绳藻的藻体。原形态:藻体褐色,单条不分枝,丛生,高0.3-3m,粘滑,绳状,有时扭曲呈螺旋状,两端逐渐窄细,上部中空,下部中实,由横隔膜把中空部分隔成许多腔。外层形成单细胞的隔丝、毛和游孢子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中石上。
-
长骨
长骨为解剖结构名。骨之呈长柱状者。如股骨、胫骨等。多中空如管,充藏骨髓。骨端的表面由骨密质,内部由骨松质形成,骨干壁则只由骨密质形成,骨端的骨松质,由于负重发展成与力轴一致的构造,显示了对支持功能的适应。长骨的外表面与其他长骨同样,有骨膜被覆,腔壁则被覆以称为骨内膜的薄膜。
-
蜈蚣藻
拼音名:WúGōnɡZǎo别名:海赤菜、冬家烂、膏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状蜈蚣藻的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外海及浪较大的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具羽状分枝1-3次,对生或互生。体表有时可见颗粒状囊果。药理作用:蜈蚣藻的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反转录酶的活性,用作反转录病毒的抑制剂。
-
橙耳
拼音名:Chénɡěr别名:黄木耳来源:药材基源:为银耳科真菌橙耳的子实体。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子实体橙黄色,宽6-7cm,由中空的瓣片组成,子实层生于子实体表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倒木的树皮上。性味:甘;平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养胃健脾止泻。
-
筩(走斥)(tǒng-shuò)
筩(走斥)(tǒng-shuò)医疗技术名。出《五十二病方》,阴囊积水等病证以穿刺放水手术名筩(走斥)。《灵枢·四时气》:“徒(疒水)…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是用铍针刺过后,再用中空之筩针刺以泄水。《医学纲目》之“刺灸水肿有五法”中原注有“筩针,针中有空窍,如筩出水也。”
-
楔叶植物门
楔叶植物门Sphenopsida是由D.H.Scott从石松类(Lycopsida)分出来的一个蕨类植物的独立群。茎一般中空,节部充实。楔叶类(Sphenoph-yllales)长1—2厘米的楔形叶 生,茎不中空,分化出由三个原生木质部构成顶点三角形的初生木质部,在其周围有少量次生木质部,小形草本,出现于石炭纪初期,绝灭于二叠纪。
-
天圣铜人
1032年),由时任太医署医官的王惟一所创制的一尊全身布满针灸穴位的铜质人体模型。因为铸造于天圣年间,故被后人称为天圣铜人。宋代天圣针灸铜人的基本特征,一是“背面二器”——铜人前后可肢解为两片;二是五脏六腑无一不具——肢解后可见到脏腑;三是中空,外封黄腊可以注水(汞),以之考试医者时针入水(汞)出。
-
革脉
革脉为脉象之一。指脉来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的脉象。《脉诀指掌病式图说》:“革者,沉伏实大,如按鼓皮。”后世一般认为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者为牢脉。革脉主亡血失精。
-
九牛子
九牛子此药为彭科植物酸模(Rumexacetosa)的根。酸模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厘米,中空。托叶鞘斜形,后破裂。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分布于宋洛、板仓、大岩屋、关门山、马家屋场、小神农架、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凉血、杀虫的功效。用于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疥癣等。叶外治烫伤。
-
荞麦七
荞麦七此药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cymosum)的根茎*因其植物形态如养麦,故得名。叶互生戟状三角形,如养麦叶,叶上面色深绿,下面色较浅,上面叶脉常呈赤色。花后结三棱形黑褐色瘦果。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肝炎、痢疾、风湿痹痛、痛经、跌打损伤、肺脓疡、乳腺炎、蛇咬伤等。
-
百合七
百合七此药为百合科植物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giganteumvar.yunnanense)的鳞茎。因其鳞茎形如百合,故得此名。茎直立,粗壮,中空。蒴果长圆形。分布于新华、宋洛、大岩屋、老君山、木鱼、松柏、板仓、下谷坪、大九湖等地。该药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散瘀的功效。用于肺虚咳嗽、百日咳、呕吐、乳痈、疮疗肿毒
-
阿魏搐鼻散
处方阿魏3钱,鸡内金1钱,冰片3分。功能主治去星翳。主用法用量炼熟蜜和箸头上,令中空通气,外裹乌金纸,去箸,每夜塞鼻中,星翳自退。摘录《一盘珠》卷十
-
清热固表汤
处方:生石膏30克地骨皮12克浮小麦30克糯稻根30克知母1.0克功能主治:清热固表。治内热而表不和所致之自汗盗汗。用法用量:水煎服。浮小麦、糯稻根敛汗固表。地骨皮、浮小麦、糯稻根皆为养阴止汗之剂。且汗为心之液,汗多则心气亦虚,小麦为心之谷,专能补养心气,惟浮小麦中空体轻而走皮表,故兼有固表止汗之功。
-
高山芹根
拼音名:GāoShānQín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高山芹的根。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式分裂,末回裂片菱状卵形或斜卵形,有或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密生单齿重锯齿,两面无毛,上部叶简化为阔鞘,顶端二回三出式分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m以的针叶林下或山坡地湿润处。主腹胀食少;
-
海蕴
《*辞典》:海蕴: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ǎiY n来源:为海蕴科植物海蕴的藻体。原形态:藻体丝状粘滑,浅褐色至黄绿色,由丝状体组成的假膜体,外形呈圆柱形,常中空,具有不规则的二叉式小分枝,体高8~单室孢子囊椭圆形或倒卵圆形,多室子囊线形。生境分布:分布辽宁、山东、广东等地沿海。
-
豪猪肉
《*辞典》:豪猪肉: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 oZhūR u来源: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肉。原形态:豪猪(《食疗本草》),又名:豪彘(《山海经》),狟猪、鸾猪(《山海经》郭璞传),蒿猪(《唐本草》),山猪(《通志》),璧水貐、獂貐(《纲目》),箭猪(《随息居饮食谱》),刺猪、响铃猪。
-
绢毛苣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u nM oJ 别名:扫工色尔布(藏名)来源:为菊科植物绢毛苣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高4~叶倒披针形、线形或披针形,先端钝或圆形,全缘或稍有齿。生境分布:多生长于高山草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风湿疼痛,炎症发烧。
-
棱子芹
拼音名:LénɡZǐ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棱子芹的茎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总苞片多数,线状或披针形,长2-8cm,羽状分裂或全裂,外折,脱落;花药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林缘。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外感发热;花物和食物中毒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9g。
-
棱子芹根
拼音名:LénɡZǐQínGēn英文名:Pleurospermumcamtschati-cumHaffm.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棱子芹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总苞片多数,线状或披针形,长2-8cm,羽状分裂或全裂,外折,脱落;花药黄色。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燥湿止带。主带下清稀;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
龙骨莲
《*辞典》:龙骨莲: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L nɡGǔLi 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萼片5,花冠状,黄色,广卵形,长约2厘米,宿存;雄蕊多数;种子多数。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塘。性味:性凉,味甘微苦。功能主治: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
薏苡叶
《*辞典》:薏苡叶: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Y YǐY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薏苡仁条。化学成份:叶含生物碱。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为饮香,益中空膈。②《琐碎录》:暑月煎饮,暖胃,益气血。
-
囊胚
经过卵裂,受精卵被分割成很多小细胞,这些由小细胞组成的中空球形体称为囊胚。动物胚胎卵裂期后的发育阶段。囊胚期的细胞继续分裂,至核质比例恢复到正常,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囊胚细胞形态分化不明显,但晚期囊胚的不同细胞区开始有不同的发育信息,一些细胞开始特化。囊胚的形式和卵子类型及卵裂类型有密切关系。
-
奇恒之府
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六个脏器组织。
-
仿真纤维
仿真纤维是指合成纤维通过改性和纺织加工,使它的结构和使用性能接近天然纤维,这种纤维叫做仿真纤维。仿毛型涤纶织物,一般是通过选用纤维的适当纤度、卷曲度、纤维截面的形状及混纺比例来达到其织物的刚柔性、蓬松性。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具有麻型手感的涤纶产品很多,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色泽鲜艳,穿着舒服。
-
高吸湿纤维
一般合成纤维的吸湿性比较差,用它做衣服,夏天穿着有潮湿闷热的感觉。化学改性方法就是在普通纤维分子长链中接上羟基、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团或接上吸水性盐类,使纤维有吸湿性。高吸湿纤维主要用来制作运动服和贴身内衣。
-
楔叶蕨亚门
孢子叶盾状特称为孢囊柄,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聚生成形似毛笔头孢子叶球(穗)。本亚门植物在石炭纪时,曾盛极一时,有乔木及草本,生沼泽多水地区,后大都绝灭,现仅存木倌浚‥quisetales)木偃d(Equisetaceae)的2个属,即问荆属(Equisetum)和木賹伲℉ippochaete),共约30种,我国有9种。
-
花花柴属
中文名花花柴属拼音名huahuachaishu拉丁名Karelinia中国植物志75:54描述KareliniaLess.花花柴属,菊科,只有花花柴K.caspica(Pall.总苞圆柱形,总苞片5列,内列比外列长3-4倍;盘花两性,8-10朵,细管状,花冠顶端5齿裂;花药基部有小尖头,无尾;属下物种花花柴、花花柴(原变型)、卵叶花花柴、狭叶花花柴
-
球兰属
中文名球兰属拼音名qiulanshu拉丁名Hoya中国植物志63:475描述HoyaR.Br.球兰属,萝藦科,约200种以上,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各岛,我国有22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有些供观赏用。副花冠为5个肉质的鳞片,着生于雄蕊背部而呈星状开展,上部扁平,两侧反折而背面中空,其内角常常成1小齿靠着花药上;
-
穴丝荠属
中文名穴丝荠属拼音名xuesijishu拉丁名Coelonema中国植物志33:131描述CoelonemaMaxim.穴丝荠属,十字花科,仅1种穴丝荠C.draboidesMaxim,产甘肃。多年生矮小草本;总状花序顶生,下部的花有2-6苞片,其余的花无苞片;雄蕊花丝线形,基部扩大,中空;子房圆形至椭圆形,2室,每室有5-6胚珠,多数不育;属下物种穴丝荠
-
蜡梅科
中文名蜡梅科拼音名lameike拉丁名Calycanthaceae描述Calycanthaceae蜡梅科,双子叶植物,2属,约7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和美洲北部,我国有2属,4种,分布黄河以南各省区。灌木,有油细胞;单叶,对生,无托叶;心皮离生,生于中空的杯状花托内,每心皮有倒生胚珠2颗,有时一颗不发育,花柱延长;种子无胚乳;
-
薏苡属
中文名薏苡属拼音名yiyishu拉丁名Coix中国植物志10(2):289描述CoixL.薏苡属,禾本科,约10种,多产于热带亚洲,我国南北各省广布有薏C.lacrymajobiL.1种,下辖数个变种,其中一变种有栽培,子实名薏米,供食用或药用,其珐琅质的总苞极坚硬,可为念珠,供玩赏。小穗单性;外稃透明质。
-
总苞草属
中文名总苞草属拼音名zongbaocaoshu拉丁名Elytrophorus中国植物志10(1):69描述ElytrophorusBeauv.总苞草属,禾本科,约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总苞草E.spicatus(Willd.)A.Camus1种,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亦产。一年生、直立草本;鳞被2,雄蕊1-3,花药微小,花柱长。属下物种总苞草
-
穗花韭属
中文名穗花韭属拼音名suihuajiushu拉丁名Milula中国植物志14:169描述MilulaPrain穗花韭属,百合科,仅穗花韭M.spicataPrain1种,产尼泊尔、印度东北部及我国西藏南部。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形,具纤维状外皮;花淡紫色,多而密集,排成穗状花序;花被片合生成筒状,裂片6,卵圆形;雄蕊6,突露,其中有3枚花丝的基部扩大;
-
连翘属
中文名连翘属拼音名lianqiaoshu拉丁名Forsythia中国植物志61:41描述ForsythiaVahl连翘属,木犀科,7种,分布于欧洲至日本,我国有连翘F.suspensaVahl、金钟花F.viridissimaLindl.和秦翘F.giraldianaLingelsh.等4种,产西北至东北和东部,为庭园观赏植物,前2种亦入药。灌木,枝髓部中空或呈薄片状;种子有狭翅。
-
胡麻草属
中文名胡麻草属拼音名humacaoshu拉丁名Centranthera中国植物志67(2):344描述CentrantheraR.Br.胡麻草属,玄参科,7种,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至大洋洲,我国有4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其中胡麻草C.cochinchinensis(Lour.花冠裂片5,略成二唇形,大小几相等,直立或开展;
-
山芎属
中文名山芎属拼音名shanxiongshu拉丁名Conioselinum中国植物志55(3):2描述ConioselinumFisch.山芎属,伞形科,约3种,分布北半球,我国有2种:鞘山芎C.vaginatum(Spreng.)Thell产新疆,台湾山芎C.morrisonenseHayata产台湾。分生果背腹扁压,长圆状卵形至卵形,背棱狭翅状,侧棱成宽翅,油管每棱槽内1-4,合生面2-10;
-
毒参属
中文名毒参属拼音名ducanshu拉丁名Conium中国植物志55(1):206描述ConiumL.毒参属,伞形科,仅毒参C.maculatumL.1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和北美洲,我国新疆亦产之,全草含毒芹碱,有毒。二年生草本,根圆锥状,稍肥厚;果近卵圆形或卵形。属下物种毒参
-
樱桃锉叶病毒属
据浮力密度不同发现有3种病毒粒子,位于最上部的粒子中空,沉降系数56S,中部及底部包括基因组RNA。基因组有两种线状(+)ssRNA,RNA1约7000nt,RNA2约3300nt,两种RNA3’末端都聚腺苷化,编码一个可产生成熟蛋白的多聚蛋白,有VPg存在。樱桃锉叶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因病毒不同而较宽或窄,症状通常轻微或无症。
-
细叶芹
概述:细叶芹,二年生草本。主根长圆锥形。细叶芹的别名:红叶香芹、法香、法国蕃芫荽、法香、山萝卜细叶芹的营养价值:叶含有峨参新素(Anthriscusin)、胡萝卜素(Carotene)、维生素C和铁、镁等元素。有刺激循环、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对黏膜炎亦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有香芹气味,在半阴处长长的叶香味更浓。
-
脾死脏
脾死脏脉学术语。指脾脏真气已绝的脉象。轻按大坚,重按中空,或脉来摇荡不定,突然中断。”《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
溜脉
概述:溜脉:1.与目相流通的经脉;溜,通流。出《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阴阳相过之脉·溜脉:溜脉指阴阳相过之脉。《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黄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
肺死脏
肺死脏肺的真脏脉象。浮取虚,按之如葱管中空,软而无根。表明肺脏真气已绝,预后不佳。《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
单腹胀
指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的病证。又名蜘蛛蛊、蜘蛛胀、血鼓、蛊胀。症状:《景岳全书·杂证谟》:“单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又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亦名蛊胀。且肢体无恙,胀惟在腹,故又名单腹胀。此实脾胃病也。”
-
芝麻七
芝麻七此药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resupinala)的根。因其蒴果略似芝麻(脂麻)的果实,故得此名。花单生于叶腋,谈紫红色,花冠管自基部起向右扭,使花冠上部呈“回顾”状,故得名“反顾”;生长于海拔l700—2000米的山坡草丛中。该药具有祛风湿、利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等。
-
麻布七
麻布七此药为毛莨科植物毛果吉林乌头(Aconitumkirinenesevar.australe)或花葶乌头(A.scaposum)的根。生长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路边岩石上:花葶乌头分布于松柏、新华、老君山、盘龙、漳宝河、红坪等地,生长于海拔l300—20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用于跌打损伤、劳伤、风湿疼痛、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
-
萝卜七
萝卜七此药为伞形科植物峨参(Anthriscussylvestris)的根。茎直立,中空。叶为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羽状分裂,边缘有羽状缺刻。分布于老君山、宋洛、新华、红花、红坪、马家屋场、木鱼、板仓等地。该药具有健脾益肾、止咳、止痛的功效。用于肺虚喘咳、头痛、胃痛、腹痛、腹胀、食积、老人尿频、水肿等。
-
刺竹笋
《*辞典》:刺竹笋:出处:《纲目》拼音名:C Zh Sǔn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箨环密生棕色刺毛;7对,小横脉不显著,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小穗簇生,密集,基部有糠状鳞片,含4~性味:苦。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糟、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
绿花独活
拼音名:LǜHuāDúHuó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绿花山芹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总苞片2-3,常早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路旁和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等地。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胜湿;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摘录:《中华本草》
-
全叶山芹
拼音名:QuánYèShān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全叶山芹的带根全草。复伞形花序;小总苞片5-7,线状披针形,常反卷;果实宽卵形,金黄色,基部凹入,背棱狭,侧棱宽翅状,宽超过果体,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3。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高山路旁、湿草甸、林缘或混交林下。功能主治:解毒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