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候分类
证候分类指将疾病按其证候特点分为若干类型。疾病的证候,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四诊,可以把有规律的证候,系统地分别归纳为若干类型,作为识别疾病的方法及辨证论治的依据。如伤寒的六经证候,温病的卫、气、营、血证候及三焦证候,均属证候分类。
-
表里辨证
伤寒与温病的证候分类中,对表里证的辨别,有明确的区分:伤寒以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中又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由于体质强弱,邪正盛衰,病情的发展演变,可出现表证人里、里证出表、表里同病、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里俱虚、表里俱实等复杂情况。
-
血疟
《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血疟者,或衄血,或便血,或女人月事适来,皆是血疟。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
-
分类
分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即划分所得的各子项之和必须与被划分的母项相等,不然会出现分类过窄或过宽的逻辑错误。即按事物本身的层次关系逐级进行,不能出现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中医的证候分类、中药分类、方剂分类都遵循着分类方法的逻辑原则。
-
中医诊断学讲义
《中医诊断学讲义》诊断著作。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书分五章。第二章四诊概要;第三章论八纲,并附医案举例;第四章证候分类;第五章诊法运用。末附有关诊断的原文选录和歌诀选录。内容比较丰富。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概论》为书名。上编以基础理论为主,分别介绍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证候分类、诊法、治疗原则、药物、方剂、预防等;全书从实践到理论,从基础到临床,写出了中医学概貌,并能体现祖国医学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较适合于初学或西医学习中医学习和参考。197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
疟邪
《内经》称疟、痎疟;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针灸治疗:以大椎、间使、陶道、后溪等穴为主。
-
发作无时疟
《诸病源候论·发作无时疟候》:“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内经》称疟、痎疟;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