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剂
湿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润燥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引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十剂
概述: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涩可固脱”、“滑可去著”、“燥可去湿”、“湿可去燥”。泄剂:泄剂或作泻剂。而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化,皆能燥湿。”
-
库拉索芦荟凝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第12号公告,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向国家申报的库拉索芦荟凝胶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获得批准。再采用膜分离常温浓缩工艺制成浓缩汁为冷冻干燥做准备。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将其广泛用于化妆品、卫生用品、OTC药品和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
-
贴剂
透皮贴剂通过扩散而起作用,药物从贮库中扩散直接进入皮肤和血液循环,若有控释膜层和黏贴层则通过上述两层进入皮肤和血液循环。二、贴剂根据需要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或抗氧剂等。微生物限度:【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J)检查,应符合规定。
-
药用辅料
按来源分类:按来源分类,药用辅料可分为天然物、半合成物和全合成物。同一药用辅料可用于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且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药用辅料的包装上应注明为“药用辅料”,且药用辅料的适用范围(给药途径)、包装规格及贮藏要求应在包装上标明。
-
重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重可去怯,滋石、铁粉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下剂之重者,兼用血分药。
-
滑剂
滑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通利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滴定液的用量,ml;m:甘油样品质量,g;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二甘醇、正己醇和甘油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有甘油400mg,二甘醇和正己醇各0.1mg的溶液。依次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二甘醇含量。
-
凝胶剂
概述:凝胶剂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溶液、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水性凝胶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四、凝胶剂一般应检查pH值。装量:【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ⅩF)检查,应符合规定。
-
涩剂
涩剂为十剂之一,是指具有固涩作用的方剂。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通剂
通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通利作用的方剂。通剂为十剂之一,用通利药物组成,具有通行气血作用。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轻剂
《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是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牙膏
它通常由磨擦剂(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保湿剂(如木糖醇、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键磺酸钠)、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鹿角果胶)、甜味剂(如甘油、环己胺磺酸钠)、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盐和苯甲酸钠)、活性添加物(如叶绿素、氟化物),以及色素、香精等混合而成。
-
乳膏剂
概述:乳膏剂是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常用的乳化剂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四、乳膏剂应具有适当的黏稠度,糊剂稠度一般较大。【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乳膏剂,照无菌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H)检查,应符合规定。
-
燥剂
若病湿气,则陈皮、木香、白术、苍术之属除之,亦燥剂也;而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化,皆能燥湿。”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
十八剂
指依方剂的作用和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