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无求子
无求子即朱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114年(政和四年)宋王朝提倡医学,起用为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图佚。
-
朱肱
朱肱为宋代医学家。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曾任奉仪郎,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
-
朱翼中
朱翼中即朱肱。朱肱为宋代医学家。号大隐先生、大隐翁、无求子,人称“朱奉议”。曾任奉仪郎,医学博士。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肱以杨介《存真图》为蓝本,参以丁德用的经穴图,补以针法,绘制成《内外二景图》。
-
朱奉议
朱奉议即朱肱。1114年(政和四年)宋王朝提倡医学,起用为医学博士。1118年,将《伤寒百问》重加校正,并加附方,刻为《南阳活人书》二十卷,对张仲景学说有所发挥和补充。主张以经络论六经,重视证脉合参和辨证处方,强调伤寒与温病有别,并汲取汉以后方药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对伤寒学有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