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伤
诸伤病名。指人体因受金刃、竹木、跌打等所致的损伤。即跌打损伤。出《五十二病方》。详见该条。
-
金伤
出《五十二病方》,为所论“诸伤”之一种。《周礼·天官》名金疡。若重者则伤口深而筋断、骨折,疼痛剧烈,出血不止,或因出血过多而面目苍白、头晕眼黑,脉芤微细,引致虚脱者。伤重者:应立即急救止血,或施清创缝合,若失血过多而休克者,宜速抢救,或输血补液,内服益气养血之剂。
-
中酒头痛
中酒头痛为病证名,伤酒头痛的别称。指饮酒过量,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见《证治准绳·头痛》。《证治要诀·诸伤门》:“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治宜和胃解酲,常用葛花解酲汤加减。
-
证治要诀
《证治要诀》综合性医书。作者以朱丹溪学说为本,集《内经》、《难经》直至宋元的医学文献并诸家学术经验,参以个人的心得见解,论述多种内科杂病兼及疮疡、妇科、五官科等常见病证的证治。全书共分为诸中、诸伤、诸气、诸血、诸痛、诸嗽、诸热、寒热、大小腑、虚损、拾遗、疮毒,妇人共十二门。
-
古今医鉴
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主要内容:《古今医鉴》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妇科分经闭、崩漏、带下、产育、产后等门;儿科分惊风、诸疳等门;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家学说,结合己见论述病证。现存版本:现存多种明清刻本。
-
红灵丹
功能主治:《霍乱论》方之红灵丹主治霍乱痧胀,肢厥脉伏,转筋昏晕,瘴疠时疫,暑毒下痢等证;功能主治:《齐氏医案》卷六方之红灵丹主治感冒伤风,伤寒伤暑,痧胀,中恶中毒,心疼腹痛,哮喘痰嗽,牙痛,小儿急惊,五疳诸积,食伤饱胀,霍乱吐泻,时症瘟疫,痈疽疔毒疮疖,痰核痰疱,蜂螫虫咬,妇女月经不调。
-
拯损膏
《准绳 疡医》卷六:方名:拯损膏组成:天花粉1两,芙蓉叶1两,紫金皮1两,赤芍药1两,南星1两,独活1两,当归1两,白芷1两,牡丹皮3钱。主治:诸伤损。加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少许。制备方法:上为末,姜汁调。
-
辨证良方
《辨证良方》医方著作。清·蒋杏桥编集。刊于1858年,卷一便易方及急救方;卷二介绍小儿痘、麻诸方为主;卷三诸痛方、外科方、诸伤方、妇人方;卷四《达生篇》举要,血、痰、嗽、喘及小儿方。全书选集大多为民间验方,少数为成方。
-
打扑伤损
打扑伤损为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损伤。又名诸伤、攧扑损伤、打仆伤损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伤筋、破损或出血、骨折、脱臼等情况,也包括一部分内脏损伤疾患。治宜以行气、散瘀、止痛、止血、舒筋、坚骨为主,随证选方加七厘散、参黄散、复元活血汤、复元通气散、壮筋养血汤、正骨紫金丹等。
-
伤酒头痛
概述:伤酒头痛(alcoholicheadache)为病证名。是指以头痛为主症的酒病。见《证治准绳·头痛》。伤酒头痛的病因病机:饮酒过量,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痛。伤酒头痛的症状:《证治要诀·诸伤门》:“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伤酒头痛的治疗:治宜和胃解酲,常用葛花解酲汤加减。
-
寒伤荣证
寒伤荣证病证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张氏医通·诸伤门》:“如见恶寒发热,头疼、骨节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寒伤营证也。关于寒伤营证,方有执、喻嘉言又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补充(详见《伤寒论条辨》及《尚论篇》)。
-
风伤卫证
风伤卫证为病证名。以风为阳邪,故只伤于卫分。《伤寒论大全》卷一:“风则伤卫,头痛恶风,脉浮缓而自汗,则用桂枝汤充塞腠理以散邪,汗止即愈。”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
-
发热恶寒
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黄芪建中汤。”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又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因发热部位不同,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
-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病证名。泛指外伤疾病。亦名诸伤、攧扑损伤、见《医宗金鉴》卷九十。打扑伤损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伤筋、破损或出血,骨折,脱臼等情况,也包括一部分内脏损伤疾患。治疗宜以行气,散瘀,活血,止痛,舒筋,坚骨为主。随证选方如七厘散、壮筋养血汤、正骨紫金丹等。如出现骨折、脱臼等情况,可用手法整复;
-
骊珠散
别名:胜灵丹处方:龙眼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血定痛。主刀刃、跌打诸伤。用法用量:胜灵丹(《外科医镜》)。摘录:《重庆堂随笔》
-
秘鲁香胶
《*辞典》:秘鲁香胶:出处:《药用植物学》拼音名:B LǔXiānɡJiāo别名:拔尔撒摩(《纲目拾遗》),百露拔尔撒摩(《植物学大辞典》)。幼枝的皮部有树脂道,但早脱落,树干则全无树脂道。树脂为苯甲酸和桂皮酸的酯类。还可治疗某些皮肤的真菌感染,也有局部应用或内服(乳剂)治疗结核者(皮肤或喉结核)。
-
双乌散
《产科发蒙》卷三:组成:莲房灰、棕榈灰各等分(各烧存性)。主治:产后恶露下多,虚惫甚,热壮而口燥。《朱氏集验方》卷十三:组成:川乌3钱,草乌(略炮)3钱,当归半两,白芍药半两,苏木半两,大黄半两,生干地黄半两,红曲(炒)半两,麝香少许。主治:诸伤百损,如被打破伤折,久后时时疼痛;如觉麻痹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