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灸量
灸量为施灸的剂量。艾炷灸通常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灸量。中炷为大炷的一半,大约如枣核大,小炷如麦粒大,燃烧1个艾炷为1壮。久病体质虚弱者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四肢末端皮薄多筋,宜小宜少。沉寒痼冷,阳气欲脱,必须大炷多壮;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艾条灸以燃烧艾条的长度和时间计算灸量。
-
缓火
缓火是指把原定灸量分次给予,以减少每次灸量,延长整个灸疗日程,称为缓火。火:艾火。《备急千金要方》:“凡阳明濡风口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此风气濡微细入,故宜缓火,温气推排渐抽以除耳。”
-
灸之生熟
灸之生熟为灸法用语。生:少;熟:多。指灸量的多少。《备急千金要方》:“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
-
着肤灸
概述:着肤灸(directmoxibustion)又称直接灸、称着肉灸。着肤灸为古代最通行的灸法。着肤灸的分类: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着肤灸可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非瘢痕灸)。施灸时当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夹去,另易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