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病
《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妊娠恶阻病,《产宝》谓之子病。”出自《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子病、阻病、病儿、病阻、病隔、选饭、恶子、恶字、恶食、妊娠呕吐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有胃弱恶阻、胃热恶阻、胃寒恶阻、痰滞恶阻、肝热恶阻等。
-
趼子
趼(jiǎn简)子病名。指手掌、足蹠处之皮肤局限性增厚者。脚垫按其生长部位和形状之不同,又可分为月牙垫、 垫、后垫等多种。疔则有垫疔和单纯性干疔之分,其名称亦颇多,如顶趾疔、盖趾疔、垫疔、蛇头疔等。其病因、症状可参见胼胝条。治法以外治为主,可用修脚术中的起法、分法修治,同时亦可配合药物外治。
-
恶阻
亦名子病、阻病、病儿、病阻、病隔、选饭、恶字、恶子、恶食、妊娠呕吐等。是指怀孕初期出现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有胃弱恶阻、胃热恶阻、胃寒恶阻、痰滞恶阻、肝热恶阻等。本病多因孕后冲脉气盛、冲逆犯胃;针灸治疗:①体针:取中脘、内关、公孙、太冲等穴为主。
-
虻虎汤
方出《广笔记》卷三,名见《麻科活人》卷二:方名:虻虎汤组成:西河柳1两许,玄参3钱,知母5钱,贝母3钱,麦门冬1两许,石膏1两半,竹叶70片。临床应用:痧疹:贺知忍少子病痧疹,家人不知,尚以肉饭与之。再以石膏3两、知母1两、麦门冬3两,加黄芩、黄连、黄柏各5钱,西河柳1两,竹叶200片,浓煎饮之,烦躁遂定而愈。
-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hyperemesisgravidarumwithsyndromeofdisharmonybetweenliverandstomach)是指素体肝旺,孕后血聚养胎,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以妊娠呕吐酸水或苦水,纳呆口苦,胸闷胁痛或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头胀而晕,嗳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妊娠恶阻证候。
-
肺脾两虚
肺脾两虚为证候名,多指肺脾气虚。指肺脾精气俱虚,肺失宣降,脾失健运的病理变化。可由肺虚及脾,或由脾虚及肺而致。脾肺为母子关系,母病可及子,子病盗母气,二脏相互影响而同病。症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补脾益肺。
-
养脾消积丸
《幼科发挥》卷四:方名:养脾消积丸组成:钱氏异功散加木香、青皮、砂仁、使君子、枳实(炒)、黄连(炒)。制备方法:上为末,神曲糊丸。《幼科发挥》卷一:方名:养脾消积丸组成:白术1两,陈皮7钱5分,苍术5钱,厚朴(姜汁炒)5钱,枳壳(面炒)5钱,半夏5钱,青皮5钱,神曲5钱,麦芽5钱,山楂5钱,炙甘草3钱。
-
葡萄水罐子病
葡萄水罐子病也称转色病,东北称水红粒,是葡萄上常见的生理病害,尤其在玫瑰香等品种上水罐子病尤为严重。发病规律一般在树势弱、摘心重、负载量过多、肥料不足和有效叶面积小时,该病害容易发生;一般主梢应尽量多保留叶片,并适当多留副梢叶片,这对保证果穗生长的营养供给有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