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跗上
跗上①人体部位名。《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②穴位名。指冲阳穴,在足背最高之动脉应手处。《素问·刺疟》:“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灵枢·逆顺肥瘦》:“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
-
足少阳、足厥阴经别
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为十二经别构成的六合之一。《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
巨指
巨指为大指的别名。大指为拇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也指足大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人大指之间。”
-
足厥阴经别
足厥阴经别为十二经别之一。在足背从足厥阴经脉分出,上行到外阴部,与足少阳经别相合而并行,构成六合中的第二合。《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语译】足厥阴经别:从足背上足厥阴经分出,向上到达外阴部,和足少阳经别会合并行。
-
大趾
大趾为人体部位名。指足的第一趾。又名足大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
大指
概述:大指为人体部位名:1.拇指;2.足大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
-
足阳明疟
概述:足阳明疟为病证名,指疟发于足阳明者。《类证治裁·阴疟》认为:“疟邪伏于募原,浅者客三阳经,深者入三阴经。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
-
爪甲
爪甲指(趾)甲的通称。十二经脉皆起、止于爪甲侧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证治准绳》卷三:“爪甲边缘结脓,剧者爪皆脱落。”
-
大脉
概述:大脉:1.脉象之一;2.指动脉。若大而有力为邪热实证;大而无力为虚损,气不内守之证。《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动脉·大脉:大脉指动脉。《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王冰注:“大脉,动而不止者,则胃之大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