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咽口的位置:在鼻咽部的两侧壁上,于下鼻甲后方约1cm处,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openingofauditorytube),咽腔经此口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的作用: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详见咽腔鼻部条。
-
咽腔鼻部
咽腔鼻部的位置: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咽鼓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至软腭之间的许多颗粒状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tubaltonsil),系咽扁桃体的延续。
-
鼻咽
咽腔鼻部的位置: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咽鼓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至软腭之间的许多颗粒状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tubaltonsil),系咽扁桃体的延续。
-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圆枕(tubaltorus)是指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的弧形隆起,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
-
咽
中医·咽:1.鼻腔与口腔后部;现代解剖学概述的咽,自上而下,可分鼻咽部(包括鼻腔后至软腭上部)、口咽部(包括软腭以下至舌骨平面处)、喉咽部(包括舌骨平面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三部分。
-
纤维鼻咽镜检查法
操作名称纤维鼻咽镜检查法适应症(1)耳、鼻、鼻咽等部位疾病以及咽鼓管咽口和鼻咽部良、恶性肿瘤等可疑病例,间接鼻咽镜检查有困难,如咽部极度敏感或鼻阻不能用鼻呼吸者。(2)张口困难,舌体厚者。方法及内容(1)检查前擤鼻涕。(2)1%地卡因鼻及口咽部粘膜表面麻醉。注意事项检查后2h内禁饮、禁食,以防发生误吸性肺炎。
-
功能性耳咽管阻塞手术
手术名称:功能性咽鼓管阻塞手术别名:功能性欧氏管阻塞手术;39mm,由骨部与软骨部构成。2.鼻咽部检查咽鼓管咽口无异常,Valsalva通气法见咽鼓管不通或微通,饮水加压法咽鼓管均通畅,声导抗测试为鼓室B型曲线,纯音测听骨气导间距20~取仰卧垂头位,用Davis开口器张口,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和腭大孔神经阻滞麻醉。
-
功能性咽鼓管阻塞手术
手术名称:功能性咽鼓管阻塞手术别名:功能性欧氏管阻塞手术;39mm,由骨部与软骨部构成。2.鼻咽部检查咽鼓管咽口无异常,Valsalva通气法见咽鼓管不通或微通,饮水加压法咽鼓管均通畅,声导抗测试为鼓室B型曲线,纯音测听骨气导间距20~取仰卧垂头位,用Davis开口器张口,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和腭大孔神经阻滞麻醉。
-
功能性欧氏管阻塞手术
手术名称:功能性咽鼓管阻塞手术别名:功能性欧氏管阻塞手术;39mm,由骨部与软骨部构成。2.鼻咽部检查咽鼓管咽口无异常,Valsalva通气法见咽鼓管不通或微通,饮水加压法咽鼓管均通畅,声导抗测试为鼓室B型曲线,纯音测听骨气导间距20~取仰卧垂头位,用Davis开口器张口,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和腭大孔神经阻滞麻醉。
-
急性腺样体炎
本病常和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生,由于腺样体位置隐蔽,易被忽视。炎症若延向两侧咽鼓管咽口,可有耳内闷胀、耳痛、听力减退等;疾病病因:与急性扁桃体炎同,可能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起。鼻腔和口咽也有不同程度急性炎症现象,咽后壁有下流的分泌物粘附。其表现为突发高热,鼻塞严重,呼吸困难。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概述: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图1腭帆张肌肌腱松解术(1)腭帆张肌肌腱正常解剖位置(2)改道后肌腱位置病因学:1.咽鼓管咽口周围软组织缺损,瘢痕粘连、萎缩和肌肉麻痹等,常见者如萎缩性鼻炎、咽炎、放疗后鼻咽粘膜萎缩和重症肌无力等。
-
咽鼓管自行吹张法
是指捏鼻鼓气,使气体经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内的治法。操作方法:捏鼻鼓气,使气体经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内。《保生秘要》:“定息以坐,塞兑,咬紧牙关,以脾肠二指捏紧鼻孔。睁二目,使气串耳通窍内,觉哄哄有声,行之二三日,窍通为度。”用途:咽鼓管自行吹张法可用于治疗耳闭的耳鸣、熏听、耳膜内陷等。
-
咽囊炎
概述: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若有增殖体肥大者可予以切除。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性物或脓痂。常有头痛,部位为枕后粗隆下方,与蝶窦炎引起的头痛相似。炎症或脓性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耳聋,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
咽鼓管阻塞
概述:咽鼓管软骨段在解剖上正常,但其机能发生障碍,即咽鼓管咽口被动开放而不能主动开放。临床表现:开始耳内发闷,有阻塞感,呈低音性持续耳鸣,有时鼓室内积液,可出现传导性耳聋现象,类似分泌性中耳炎,易被误诊为咽鼓管炎性阻塞而进行鼓膜切开或插管术。耳镜检查鼓膜多混浊,内陷,有时鼓室内积液。
-
咽鼓管
咽鼓管亦称耳咽管,它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咽鼓管阻塞时,鼓室气体将被吸收,使鼓室内压力下降,引起鼓膜内陷。
-
咽鼓管异常开放
咽鼓管异常开放是咽鼓管过分通畅或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引起的症状之称。诊断依据1.多见于体重迅速下降的患者,鼻咽癌放疗后及鼻咽萎缩亦可引起。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局部治疗:目的是减少咽鼓管通畅度。2.手术治疗或病人体质太弱者,采用抗生素,支持疗法(包括新特药物)。
-
腺样体肥大
概述:腺样体肥大(adenoidalhypertrophy)系咽扁桃体增生。病因病理病机: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反复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大,致加重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
咽鼓管扁桃体
咽鼓管扁桃体(tubaltonsil)是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至软腭之间的许多颗粒状淋巴组织,系咽扁桃体的延续。7岁时开始萎缩,约至10岁以后完全退化。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
脑脊液鼻漏
概述:筛骨筛板和额窦后壁骨板甚薄,并与硬脑膜紧密相连,外伤时若骨板与硬脑膜同时破裂,则发生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rhinorrhea)。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造成的脑脊液漏可经咽鼓管流到鼻腔,称为脑脊液鼻漏。即在鼻前孔插入鼻内窥镜,按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5个部位仔细观察。
-
耳咽管
咽鼓管亦称耳咽管,它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这就使鼓室内空气和大气相通,因而通过咽鼓管,可以平衡鼓室内空气和大气压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压力差,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意义。咽鼓管阻塞时,鼓室气体将被吸收,使鼓室内压力下降,引起鼓膜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