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趾聚会
大趾聚会为经外奇穴名。或释作大敦穴。出《肘后方》。位于踇趾背侧,当趾骨关节部之丛毛中。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头痛、眩晕、疝气、睾丸炎等。一般直刺0.1~0.2寸;可灸。
-
小儿厥证·痰厥
小儿厥证·痰厥(infantilephlegmsyncope)是指痰盛气闭,以突然气闷痰鸣,不省人事,四肢逆冷,或呕吐涎沫,舌苔薄白或厚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
-
经来下肉胞
经来下肉胞病证名。亦名经来下血胞,经如虾蟆子。《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不止,忽下肉胞三五个,状如鸡子大,软如絮,用刀剖开,内如石榴子,昏迷不省人事。宜服用十全大补汤。”相当于今称葡萄胎,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
灰边紫中舌
灰边紫中舌为舌象。舌边淡灰,中根淡紫。见于瘟疫邪热入营。症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狂妄烦躁,或自囓舌尖而不知痛。治宜清热解毒、清心凉营。
-
暴厥
暴厥病名。厥证之一。症见卒然昏厥,不省人事。《素问·大奇论》:“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景岳全书·杂证谟》:“脉至如喘者,谓脉之急促如喘,此血气败乱之候,故致暴厥不言,即今人所谓中风不语之属也。”
-
醋鸡子
处方:酽醋、生鸡子。功能主治:产后血运迷闷,不省人事,面唇青冷。用法用量:先以酽醋半盏,煎数沸,打破鸡子1枚,投于醋中,熟搅令匀,顿服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
地肤煎
处方:落帚子。功能主治:雷头风肿,不省人事。用法用量: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取汗即愈。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六引《圣济总录》,名见《仙拈集》卷二
-
还神汤
处方:生耆5钱,潞参5钱,熟地炭5分,姜炭5分,茯神1钱半,归身5钱。功能主治:妇女一切生产血晕,不省人事,乃气血虚极。用法用量:童便、水、黄酒煎服。摘录:《揣摩有得集》
-
天麻饮
《活幼心书》卷下:组成:天麻(明亮者)7钱,川乌(炮制,去皮)7钱。主治:诸般风搐,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侵火煎若稀糊,不拘时候,勤与温服。
-
助气回阳汤
《辨证录》卷五:组成:人参5钱,黄耆5钱,南星2钱,甘草1钱,茯苓3钱,枳壳5分,砂仁3粒。主治:厥证气虚而外寒,手足厥冷,不省人事,脉微无力,舌色润滑。用法用量:水煎服。
-
铁砂三黄汤
《产科发蒙》卷二:方名:铁砂三黄汤组成:铁砂、大黄、黄连、黄芩。主治:妇人肝郁盛怒,气逆躁扰;或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水1盏半,煮取1盏,温服。
-
子痫发作期
子痫发作期(attackingstageofeclampsia)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瞳神散大,肌肉抽搐,牙关紧闭,喉中痰声漉漉或鼾声如雷,血压持续偏高,脉搏加快等为主要表现频繁发作的子痫。
-
神昏
神昏为症状名。又称“昏愦”。是指神志模糊,不省人事,甚至昏睡不醒,呼之不应的表现。见《伤寒明理论》。
-
合掌膏
处方:川乌、草乌、斑螫、巴豆、细辛、胡椒、明矾、干姜、麻黄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急症伤寒,不省人事。用法用量:不消服药。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
羌活香薷饮
《济阳纲目》卷三:方名:羌活香薷饮组成:黄连香薷饮加羌活。主治:暑风卒中,昏冒倒仆,角弓反张,不省人事,手足或发搐搦。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
-
昏愦
神昏为症状名。又称“昏愦”。是指神志模糊,不省人事,甚至昏睡不醒,呼之不应的表现。见《伤寒明理论》。
-
羊癫风
概述:羊癫风为病名。癫痫的俗称。症状:《增广验方新编》卷下:“忽然跌倒,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时发时愈,此名羊癫风。”治疗:治用回癫汤、祛痰定癫汤等。本病即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
-
发惊潮搐
发惊潮搐为病证名。出《儒门事亲》。指小儿三、五岁或至十余岁。突然发生惊怖,目瞪喘急,涎如拽锯,不省人事,抽搐如潮发作。轻者为惊吊,重者为痫病。似即原发性癫痫。
-
黄耆桃红汤
处方:黄耆8两(生),桃仁3钱(研),红花2钱。功能主治:产后抽风,两目天吊,口角流涎,项背反张,昏沉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
椒黄敷方
处方:闭口椒30克(为末)苍耳苗150克(为末)生姜汁50毫升硫黄15克(为末)制法:上四味,和匀。功能主治:治毒蛇咬伤,迷闷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敷患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
人参清补汤
《种痘新书》卷九:组成:人参、黄耆、当归、白术、茯神、枣仁、麦冬、陈皮、甘草。主治:痘痂不落,虚弱之甚,昏沉不省人事。
-
桑虫丸
《慈幼新书》卷七:方名:桑虫丸组成:桑虫1条(捣烂),麝香5厘,朱砂5厘。主治:小儿惊风时,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每服2-3丸,薄荷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丸,如绿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