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毛
毫毛①即皮毛。人体皮肤上的汗毛。《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②引伸指人体最浅表部位。《素问·汤液醪醴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③眉中的长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
砭剂
《新唐书·儒学传序》:“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梁与?”或指用砭石调治疾病,张介宾注《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齐,剂同,药曰药剂,针曰砭剂也。春夏阳气在上,故取毫毛皮肤,则浅其针;秋冬阳气在下,故取分肉筋骨,则深其针,是以时为齐也。”
-
束
束①约束。《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灵枢·外揣》:“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古方及民间验方中对某些蔓茎类药物的计量法。通常以拳握量之,并切去其端超出部分为一束,如茅根、苇茎等。现今方剂已改用重量单位计量。
-
眉
眉眉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
鼓颔
鼓颔上下牙不自主碰击、颐颊颤动。《灵枢·寒热病》:“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毫毛,伸欠仍作,寒栗鼓颔。”
-
风寒
风寒为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
-
皮槁毛拔
皮槁毛拔为症状名。指皮肤枯槁不泽,毫毛脱落如拔掉。《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由肺气耗伤,皮毛失荣所致。
-
野狐丸
与鬼神狐狸精魅鬼疰交通。用法用量:用水磨下1丸,分一半,别捣雄黄末为衣,以床下火烧之,衣被复之,勿令泄药烟并气;服后平身坐,少时平身卧,热烘衣被,和头通身盖,卧令厚暖。如汗出,以青绢拭遍身,日出时,于黑漆盆内洗,当有虫如麸片是验,大肠取下黑水紫黯恶黄白脓涎,如诸般虫等物是效,次即服和气药。
-
毛耸
毛耸为症状名。指毫毛耸然直竖。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
羊筋痧
是指感受时疫秽浊之气,以病处白毛积聚如羊筋为主症的痧证。羊筋痧的症状:痧证病处白毛积聚如筋。羊筋痧的治疗:《痧症全书》卷中:“羊筋痧,腹胀,混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用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痰丸、普济消毒饮。”
-
肉疽
肉疽为病名。泛指阴疽。《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
浑
浑①浑与混通。②指病因,即湿浊之邪。《伤寒论·辨脉法》:“浊邪中下,多曰浑也。”③全,总。《灵枢·外揣》:“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
-
鼻毛
鼻毛人体解剖名称。系指生长于鼻孔内之毫毛,有屏蔽尘埃的作用,见《疡医大全》卷十二。若随意剪拔鼻毛常可诱发鼻内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