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阳跷脉
概述: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阳跷脉起跟中,上合三阳(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外踝行,从胁循肩、由颈至頄鼻旁,属目内眦太阳经。
-
阳蹻脉
概述: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阳跷脉起跟中,上合三阳(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外踝行,从胁循肩、由颈至頄鼻旁,属目内眦太阳经。
-
内外配穴法
内外配穴法是选取内侧穴位与外侧穴位进行配伍的方法。使用本法时,有主次之分。反之,阴经病选用内侧穴位为主穴,以外侧穴位为配穴。如足内翻选足太阳经申脉穴为主穴,以足少阴经照海穴为配穴;另外,阴陵泉与阳陵泉,内关与外关,三阴交与足三里,间使与支沟,血海与梁丘等都可以归属于内外配穴法。
-
阳蹻穴
概述:阳蹻穴:1.阳蹻脉交会穴;配伍:申脉配阳陵泉、足三里,有舒筋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标准定位:跗阳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正坐垂足或俯卧位,在足外踝后方,昆仑直上3寸处取穴。腓肠外侧皮神经发交通支,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会合成腓肠神经,伴小隐静脉向下外方行至足背外侧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