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中之阴
概述:阳中之阴为阴阳学说的内容之一。根据阴阳的无穷可分性,以属于阳性的事物再分阴阳两个方面,其中属阳的一方面,即为阳中之阳。《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
阳中有阴
阳中有阴是指与“阴中有阳”同指阴阳之间的互相包含和互根互用关系。出《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从阴阳的互根关系而言,“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如夏至乃阳盛之时而一阴生,冬至乃阴盛之时而一阳生,都说明阴阳因其互根关系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
阴中有阳
阴中有阳是指与“阳中有阴”同指阴阳之间的互相包含和互根互用关系。出《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从阴阳的互根关系而言,“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如夏至乃阳盛之时而一阴生,冬至乃阴盛之时而一阳生,都说明阴阳因其互根关系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
伏虎散
处方:黄耆3两,当归2两,生地黄2两,麦门冬2两,地榆1两,三七1两,防风5钱。功能主治:补气血,解风热之毒。用法用量:虎为阳中之阴,其毒浅而耗血多,故治此主于补血,加以去热祛风。虎伤牙孔深,或二或四,去血必多,虎口挟风挟热,人必大渴,不可饮水。若牙孔变黑,急塞以生猪脂,掘粪土中蛴螬捣塞尤妙。
-
阳脉
概述:阳脉:1.经脉中的阳经;2.切诊的分类;包括手、足三阳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冲、阳蹻脉、阳维脉等。《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如环之无端。”《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出自马王堆汉墓帛书。
-
辟寒救腹丹
《辨证录》卷十三:辟寒救腹丹:处方:白术90克茯苓9克肉桂9克金银花90克附子3克当归60克蛇床子15克功能主治:主小腹生痈,漫肿坚硬疼痛,皮色不变,有热渐红,或无热不红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惟是桂、附、术、床俱是一派干燥之物,邪虽祛除,未免耗血,故用当归阳中之阴,少制其横,则阴寒渐散,而又无阳旺之虞。
-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阳为阴阳学说的内容之一。根据阴阳的无穷可分性,以属于阳性的事物再分阴阳两个方面,其中属阳的一方面,即为阳中之阳。下午太阳西下,温度逐渐降低,为阳中之阴。所谓阳中之阳,即指阳性事物又分阴阳的阳。《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
黄昏
黄昏即傍晚的时候。《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